杜一生带你了解中国儿童特应性皮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属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有关,常见于有特应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本身。特应性皮炎出发于婴儿和儿童,约40%的病例在青春期前自动消失,而少数患者直至成年才发病。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有多高?儿童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疾病,全世界有5–20%儿童罹患特应性皮炎,日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发病较高,在美国超过20%的儿童受累。随着工业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发病率不断增长,在过去的30年中翻了2-3倍。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有60%的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5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85%,有超过50%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后继续易感。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超过万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困扰,儿童患者也达到万-万。4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病因是什么?儿童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如同哮喘和其它特应性疾病,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家谱分析和双生子研究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特应性体质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特应性皮炎属于常染色体的优势遗传、多基因遗传疾病。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素质,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均患,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特应性皮炎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免疫因素:80%特应性皮炎患者IgE升高。特应性皮炎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和细胞调节异常。变应性因素:一些变应原可以作用为特异性特应性触发因素,包括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食物变应原和微生物抗原。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包括动物的毛发皮屑、花粉、霉菌和屋尘螨。食物变应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大豆、坚果、鱼和小麦。作为超抗原的细菌毒素,尤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可触发或加重AD的症状。非变应性因素: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有哪些?慢性病程,复发和缓解交替。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病程不一,持续时间超过数月或数年,经历复发和缓解交替的慢性过程。瘙痒和皮疹是核心的临床特征。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通常差别很大,从偶尔出现干燥、湿疹样的鳞屑性斑片(瘙痒的丘疹性损害),到身体的大部分出现表皮剥脱、出血和感染的损害。干皮症(皮肤干燥)是特应性皮炎的一项重要特征,同时见于患儿受累和未受累的皮肤。皮肤干燥,通过增加瘙痒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引起搔抓次数增多,从而促使特应性皮炎加重。皮肤炎症是这一疾病的核心特征内在的免疫学异常,导致对环境常见变应原和搔抓产生过度的瘙痒及炎症反应。

儿童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期在儿童中更为严重和持久,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缓解期越来越长。大部分研究表明,大约60%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后继续易感。特应性皮炎皮损的分布随年龄不同,其特征表现多种多样。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等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及头皮、颈部,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和四肢。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皮疹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多见。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上密集的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或伴鳞屑性、结痂、有时渗出的皮疹。尿布的区域常不被累及。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湿疹型和痒疹型,典型的发病部位在肘前窝、腘窝、腕屈侧。眼睑、面部和颈部。这个时期最主观的症状为瘙痒剧烈,因此皮损上可见大量抓痕继而感染,以致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青少年成人期(大于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红斑或丘疹,融合后皮肤浸润肥厚而呈苔藓样变,覆灰白色鳞屑。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和颈前及侧部,以屈侧为重,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特应性皮炎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AD的辅助诊断。根据特应性皮炎合并全身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受累,后者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什么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搔抓循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为瘙痒。瘙痒会引起搔抓,从而损伤皮肤,并刺激炎性反应的发生;随后炎性介质释放至皮肤而加重瘙痒程度,反过来引起更多的搔抓,如此循环往复。除了持续性的瘙痒-搔抓循环外,搔抓也会延缓皮肤的愈合过程,并导致苔藓样变及瘢痕形成。儿童特应性皮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哪些?尽管目前缺乏特应性皮炎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的最终结论,但是很显然特应性皮炎与心理、家庭、社会、工作、学习问题及机体衰弱发病显著相关。近期有研究表明,在备受瘙痒/疼痛折磨的儿童及婴幼儿中,有超过80%的人感到自卑、烦恼和悲伤,同时其睡眠、学习均和社交受到严重影响。

儿童特应性皮炎总结了以下10个要点:

1.患病率继续升高

版指南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患病率由2年的2.78%升高至年的10.2%;

新版共识提到该数字在年的一项大样本调查中已升高至12.94%,表明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AD的患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2.正确看待过敏原检测

新版共识更详细地阐述了可能加重AD的变应原:

最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尘螨,花粉是季节性加重的因素;

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但半数以上在5岁前缓解;

特别指出了镍过敏在AD患者中的普遍性。

在忌口方面,应正确地解读过敏原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和过敏史的指导意义更大,避免过度忌口而影响营养摄入。

3.FLG基因突变的作用

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和皮肤屏障功能是AD发病机制的3个重要方面,其中皮肤屏障功能主要表现为角质层原始结构异常,与编码丝聚蛋白的FLG基因突变相关,在我国AD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的频率为26%~31.4%。

4.典型表现的动态变化

两版指南均阐述了AD典型表现的动态变化:

从婴儿期至儿童期,损害好发部位由头面部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伸侧,然后又逐渐转至肘窝、腋窝等屈侧部位;

损害的基本特征由急性期湿疹表现,逐渐过渡至亚急性或慢性期改变。

5.重视特应性标志和不典型表现指导诊断的意义

鉴于AD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很高,特应性标志和不典型表现可作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诊断依据。新版共识采用两个表详细阐述了这两部分内容,并附上了基于国内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的发生率。

在我国,AD的患者最常见的不典型表现包括毛周隆起(59.6%)、眼睑湿疹(50.0%)、耳廓/耳后/鼻孔下裂隙(47.3%)和口角唇炎(26.1%)。最常见的特应性标记为干皮症(79.2%)、Hertoghe征即眉毛外侧部分稀疏或消失(39.0%)和掌纹征(15.0%)。

6.国外诊断标准在我国的应用价值有待验证

当前,国内诊断AD仍主要采用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尤其是后者简便易行。

新版共识承认国外指南在我国AD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缺乏大样本验证,有专家提出制定中国儿童AD的诊断标准,但目前尚不成熟,正在验证阶段。

7.润肤有益但并非绝对

两版指南均强调了润肤在AD治疗中的基础作用。

新生儿期尽早使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AD的发生。对于AD患儿,应足量多次使用润肤剂作为维持期治疗,每日至少2次。

但新版共识指出,含花生或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增加致敏风险,在发生感染时单独使用润肤剂而无有效抗炎治疗,将显著增加病毒和细菌播散的风险。

8.药物治疗

(1)外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良好

在两版指南中,外用糖皮质激素均为AD的一线治疗,根据强度不同,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超强效(如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

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高的制剂(强效或超强效),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弱、中效制剂;

儿童应选择弱中效制剂,或用润肤剂适当稀释乳膏,面部或外阴部位采用弱效激素。肥厚性皮损可封包治疗;

在使用润肤剂后10~15分钟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有助于提高渗透和减少用量;

新版共识特别强调了合理外用激素的安全性,应教育患者父母不能滥用,也无需过分恐惧。事实上,未获得控制的AD继发感染的风险更高。

(2)抗组胺药/抗炎症介质药物可能有益

旧版指南指出,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以及其他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包括血栓素A2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新版共识更明确指出严重的AD患者或伴有严重瘙痒或荨麻疹的患者可给予第二代抗组胺药,6个月的急性发作期AD患儿如有严重睡眠障碍可给予第一代抗组胺药。但应注意预防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特别是抽搐。

(3)控制炎症就是预防感染

新版共识指出,在无明显继发感染征象时口服抗菌药物无效,有明确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减少金葡菌的定植率。

(4)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须谨慎

两版指南均对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持谨慎态度,不建议使用;

新版共识对使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持更加保守的态度,仅从超说明书用药和风险获益比两个方面对用药风险加以提醒,而未再详述具体用法用量。新版共识对使用生物制剂持反对态度。

9.光疗的适应症更为严格

新版共识指出光疗作为AD的二线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瘙痒性和肥厚性损害,不用于急性期。将全身光疗的年龄限制由6岁以下提高到12岁以下避免使用。

10.小结

总体上,两版指南/共识的主要内容和立场基本一致。相比较而言,新版共识考虑了国内外的人种/种族差异,更多地采用了国内的研究数据,力求更贴切国内实际情况。在阐述各种治疗选择时,增加对医疗安全的考量,体现了在临床决策中重视风险-获益平衡的思维。

想了解更多的皮肤病请走进杜一生大课堂!

选择杜一生,美丽伴一生!

四川省杜一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源于杜氏医学世家,其问题性皮肤修复疗法在经历几代改良后,将中西医完美结合。以安全、高效、无创无痛等特点享誉业界。四川省杜一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环球中心并在广州建立了GMP标准自有工厂公司依托专业医学背景,在本着为更多皮肤病患者及爱美人士解除疾苦的良好夙愿下成立杜一生修复疗法临床应用18年,为超过60万皮肤病患者及爱美人士解决疾苦和完成肌肤美丽蜕变!如果您要咨询加盟可拨打热线-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中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cs/85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