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一病猪丹毒

点击标题下「东方澳龙」可快速

猪丹毒(Erysipelassuis)是猪丹毒杆菌(Bacillusrhusiopathiaesui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家畜如牛、羊、狗、马和禽类包括鸡、鸭、鹅、火鸡、鸽、麻雀、孔雀等也有病例报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已知50多种哺乳动物、几乎半数的啮齿动物和30种野鸟中分离到本菌。此外,鱼类(鳞、鳃)也带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富含腐植质、沙质和石灰质的土壤特别适宜于本菌的生存,例如在弱碱性土壤中可生存90天,最长可达14个月,可以构成重要的传递因素之一,因此土壤污染问题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流行最盛;另一些地方不但发生于夏季,就是冬春季节也可形成流行高潮。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易感性降低,但一岁以上的猪甚至老龄种猪和哺乳仔猪也有发生死亡的报告。

猪丹毒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出现菌血症,其病程颇有差异,急性的全身型猪丹毒开始表现为菌血症,很快出现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在由强毒株引起的更为典型的全身性感染病例中,血液内细菌迅速增加,菌血症通常在感染的24小时后出现,形成大量有毒物质,致使血管壁受损害(出血),以及脾和淋巴结增大。

另有些非全身性感染的病例,侵入猪体的猪丹毒杆菌毒力较弱时,或猪体有局部免疫力,血液内细菌的繁殖很少,细菌聚积于皮肤,形成局部的、界限明显、炎性充血的皮肤病灶(疹块),在这种情况下细菌将被清除,不产生败血症,病灶也会消失。其中有些细菌虽然在血液内隐灭,但留存在心瓣或关节,可引起慢性疣状心内膜炎或慢性关节炎。

1、急性败血型

在流行初期有一头猪或数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有时有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粘液,可能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粘膜发钳。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为多见,如治愈后这些部位的皮肤坏死、脱落。病程3~4天。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疹块型

此型症状比急性型较轻,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病初少食,口渴,便秘,有时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至41℃以上。通常于发病后2~3日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或圆形,稍突起子皮肤表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可能康复。若病势较重或长期不愈,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革样痂皮。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为1~2周。

3、慢性型

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附关节较膝关节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如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至数月。

心内膜炎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伏,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通常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和蹄壳发生坏死。约经二三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淡的、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粘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外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樱红色,充血、肿大,有白髓周围红晕现象。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严重,粘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暗红色,纵切面皮质部有小红点。这是肾小囊积聚多量出血性渗出物造成的。

疹块型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疹块与生前无明显差异。

慢性型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增生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粘稠或带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慢性心内膜炎常为溃疡性或花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一个或数个瓣膜,多见于二尖瓣膜。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的。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尸体剖检等材料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确诊。采取病猪耳静脉血或刺破疹块边缘部皮肤血或病死猪的心血、脾、肝、肾、淋巴结制作抹片,染色,镜检,或接种培养基作细菌学检查,或接种实验动物(如小鼠或鸽)进行确诊。血清学试验有血清培养凝集试验,由于凝集价与抗体免疫水平有相关性,可用于血清抗体检测和免疫效果的评价;SPA协同凝集试验,可用于该菌的鉴别和菌株分型;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快速且与李氏杆菌无交叉反应;微量补反可以区别自然感染与免疫接种猪,比生长抑制试验更敏感;琼扩试验用于菌株血清型鉴定。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卫生工作,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凡从其他猪场购进猪只,必须先隔离观察2~4周,确认健康后方可合入大群饲养。注意杀死或驱除蚊、蝇和鼠和鼠类,经常保持猪栏、运动场及管理器具的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消毒,食堂下脚料及浴水必须经煮沸后才能喂猪,粪便垫草要经堆积发酵处理后方可利用。加强交通检疫、屠宰检疫及农贸市场的检查:如发现病猪或带菌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产品,杜绝病原传播。

1、预防注射

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耐吖啶黄弱毒菌苗,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采用猪只皮下接种1毫升,免疫期约6个月。猪丹毒GC42弱毒菌苗在生后3个月开始免疫接种,对未断奶或刚断乳的仔猪使用本菌苗后,应在断乳后2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也可使用猪丹毒G10T(10)弱毒菌苗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目前中国使用的单一菌苗有两种,即猪丹毒弱毒菌苗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另外我国已生产的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效果也很好,猪瘟免疫期8个月以上,猪丹毒与猪肺疫均为6个月,使用方法和剂量遵照标签说明。

预防注射的注意事项:①一般来说仔猪在1~2月龄时必须进行第一次预防注射,3月龄后再注射一次;②种猪应每隔6个月预防注射一次,但配种后两周以内的母猪,妊娠末期的母猪及哺乳期的母猪暂不注射;③由于本菌苗为活菌制剂,因此,在接种前3天和接种后7天内,应避免在饲料内添加抗生素或直接给猪只注射抗生素。

紧急防治:当猪群中发生该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病猪污染的猪圈,用具等应彻底消毒,粪便、垫草应进行烧毁或堆积发酵处理。病猪尸体和解剖的内脏器官应深理或烧毁。对同群未发病猪只用抗生素进行紧急预防性注射。连用3~5天,每天2次。停药后立即进行一次全群大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再接种一次菌苗,对患慢性猪丹猪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2、治疗

青霉素为本病特效药,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到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24小时。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另外盐酸四环素、红霉素、金霉素也是有效药剂,但卡那霉素和磺胺类制剂无效,在临床上用药时应注意选择。(来源:猪场动力网)

↓↓点击内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
白蚀丸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hl/78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