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鞍结节脑膜瘤部位深在,毗邻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和其分支、下丘脑及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手术存在一定难度,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采用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眶上外侧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手术空间和视野,术后视觉症状改善明显。术中打开视神经管,仔细辨别并保护蛛网膜屏障中的小血管,是保障肿瘤全切和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病史介绍:
主诉:间断性头痛伴视力下降5年余。
现病史:患者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性头痛,呈隐痛,持续数分钟后稍好转,一周3-4次,不伴有恶心呕吐,近2年自感视物模糊,视力稍有下降,嗅觉稍有减退,但闻刺激性气味能辨别。患者未给予重视。近1周自感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至我院门诊就诊,查头颅MRI提示:前颅窝底占位,考虑脑膜瘤;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自主睁眼,对答切题,遵嘱活动,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嗅觉粗查尚正常,双眼视力稍有下降,双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眼睑闭合良好,颜面部感觉对称正常。额纹、鼻唇沟、口角对称,漏齿鼓腮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感觉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膝反射和踝反射检查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头颅MRI(-02-27):前颅窝底占位,考虑脑膜瘤;左额叶异常信号,考虑软化灶伴周围胶质增生可能。
手术方式:右侧眶上外侧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
术中图片:
患者取平卧位,头稍偏向左侧,切口如上
将皮瓣和颞肌下翻后暴露颅骨
铣开骨瓣,悬吊硬脑膜,暴露硬脑膜
剪开硬脑膜,暴露右侧额底脑组织
用牵开器抬高右侧额底,打开脑池释放脑脊液后可暴露右侧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暴露肿瘤和同侧嗅神经
切除肿瘤组织
肿瘤附着于颅底鞍结节处硬脑膜
全切肿瘤,暴露大脑镰,对侧嗅神经保护良好
同侧嗅神经受压菲薄,分离过程中嗅神经离断
同侧嗅神经吻合
术后影像学检查
术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嗅觉及肢体活动均正常。
王之敏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年获医学博士,年和年两度赴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任上海交大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分子神经肿瘤组成员,江苏省“”工程第三层培养对象,江苏省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对象,苏州市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担任中国神经肿瘤,癌症,临床神经外科等杂志编委。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二项、卫生部资助课题一项、江苏省工程医学重点人才课题一项。擅长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显微手术,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各种颅内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及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科室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脑神经外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重点学科,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6人;科室成员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9人。护理队伍80余人。
科室目前床位张,其中NICU25张,配备了技术条件国内一流的NICU和复合杂交手术室,以及荧光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超声吸引器、神经脑电监护仪、铣刀、术中电生理监测仪、颅内压监护仪、呼吸机等先进仪器设备。科室奉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技术为根本,以疗效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对每位就诊患者实行个体化诊疗。
科室年手术量余台次,年抢救疑难危重病人余人次,年门急诊量近00人次。诊疗疾病包括各类颅脑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癫痫、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脊髓肿瘤、Chiari畸形、脑出血及颅脑外伤等,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微创治疗和综合治疗等方面有成熟的临床经验。
(编者:沈李奎,马俊伟审校:蒋栋毅,陈寒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