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嘴唇长了个“痘子”,自己随手挤破,竟酿成那么严重的后果:高烧、头痛、上唇和眼周围组织红肿触痛,被诊断为上唇疖肿并发左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一种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的口腔疾病。
那么,一个小小的疖子何以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并发症呢?
实际上那颗“痘子”在临床上称之为“疖”,和青春痘长得很像,是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细菌侵袭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致毛囊局部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病变。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皮肤裸露和摩擦处多见,如头面部、颈后、背部、腋下等。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
★“疖子”你知道吗?无论是“疖子”还是“痘子”,建议都不要随便乱挤,尤其是长在面部“三角区”位置的。
人体口腔颌面部的血管非常丰富,构成深、浅两个静脉网,互相吻合,但没有静脉瓣,以至于血液既可以向心回流,也可离心反流。
因此,当面部尤其是两侧口角至鼻根部的“危险三角区”容易发生感染。
疖子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但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及意外损伤等,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
特别是"危险三角区"切勿挤压,以防炎症扩散至颅内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或致败血症。
如果发现“疖子”,建议是——初起可用热毛巾热敷局部,涂碘伏或金霉素软膏,以促使疖肿吸收;
当疖肿快熟了,就可以涂鱼石脂软膏,促使疖子尽早溃破;
疖子成熟后表面出现黄白色小脓点时,可请医生用消过毒的手术尖刀或注射器针头轻轻挑开脓点排脓。
★“疖子”如何预防疖病多半发生于炎热的夏季。
多半是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
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弱、糖尿病、肾脏炎、贫血等皆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注意皮肤卫生,勤洗头、洗澡。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最好不多吃甜食。
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疖子。
千万不要用挤捏的方法去排脓,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对于反复发作的疖病,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