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痛风的良药

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症状体征

痛风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1]

皮肤症状: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痛风珍珠),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廓)。痛风石另外的特征性症状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皮肤尿酸盐沉积。圆形结石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它们可能破溃。关节附近的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痛风石在急性发作后产生,无痛。如果皮肤破溃,可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的致癌混合物,鉴定为尿酸钠。

治疗方法

切除影响功能活动的痛风结节,并系统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卧床休息,秋水仙碱0.5μg/h,直至疼痛缓解或腹泻发生。止痛剂如吲哚美辛μg/d,2~3天。慢性痛风:低嘌呤饮食,长期应用丙磺舒(羧苯磺胺)1~2g/d,以增加肾脏尿酸排泄。减肥降低体重。注:秋水仙碱等这类的药物不能长时间使用

藏药组方

二十五味儿茶丸+二十五味乳鹏丸+青鹏乳膏

饮食保健

痛风食疗方

1.白菜克,加植物油20克炒食。宜经常服。适用于痛风缓解期。

2.茄子克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大蒜泥、味精拌匀后食,隔日服,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3.土豆克,植物油30克先煸,继加酱油30克,盐少量至烧熟后食,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4.萝卜克洗净切块,植物油50克同煸,继加柏子仁30克,水毫升,同煮至熟,加盐少量,食萝卜及汤。适

预防护理

调节饮食结构或烟限酒不饮、降低体重、预防性痛风治疗、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

病理病因

人类缺乏尿酸酶,因此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3的尿酸在肠道细菌降解处理,2/3以原型经肾排泄。体液中的尿酸98%以钠盐形式存在,在37℃,pH值7.4的生理条件下血尿酸的饱和浓度为.5μmol/L(7.0mg/dl)。成人尿酸池的大小约mg,每天机体产生mg左右尿酸。为维持尿酸平衡,每天经肾脏排泄的尿酸为mg,经肠道排泄的为mg,当此平衡被打破时,出现高尿酸血症。实际上,体内尿酸浓度升高时,肠道尿酸分解是增加的。血浆尿酸盐的浓度决定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嘌呤的吸收和生成,二是尿酸的分解和排泄。尿酸盐在体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地受pH值和温度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尿酸盐的溶解度是.8~.6μmol/L(6.4~6.8mg/dl),另约有23.8μmol/L(0.4mg/dl)尿酸盐是与蛋白结合,主要是α—1与α2

疾病诊断

痛风1.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2.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老年人多见,膝关节最易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3.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鉴别。

4.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症状,易误以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且关节痛往往不明显。

5.其他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正常人经过5天的限制嘌呤饮食后,24h尿的尿酸排泄量一般不超过3.57mmol(mg)。由于急性发作期尿酸盐与炎症的利尿作用,使患者的尿尿酸排泄增多,因而此项检查对痛风的诊断意义不大。但24h尿尿酸排泄增多有助于痛风性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之间的鉴别。有尿酸性结石形成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和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阻塞尿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时,24h尿尿酸/肌酐常>1.0。

2.血液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患者的重要临床生化特点。通常采用尿酸酶法进行测定,男性正常值上限为μmol/L(7mg/dl)左右,绝经期前的女性较男性约低59.4μmol/L(1mg/dl)。值得注意的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因素较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完全平行,甚至有少数处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其血尿酸浓度可以是正常的。

(2)酶活性测定:有条件者,可测定患者红细胞中的PRPP合成酶、PRPPAT、HPRT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将有助于酶缺陷部位的确定。

(3)其他:关节炎发作期间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尿酸性肾病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滑囊液检查通过关节腔穿刺术抽取滑囊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发现白细胞中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检出率一般在95%以上。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其阳性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此外,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

2.痛风石活检对表皮下的痛风结节可行组织活检,通过偏振光显微镜可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亦可通过紫尿酸氨(murexide)试验、尿酸酶分解及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等方法分析活检组织中的化学成分。

3.X线检查早期急性关节炎仅表现为软组织的肿胀,关节显影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与痛风石邻近的骨质可出现不规则或分叶状的缺损,边缘呈翘状突起;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进入慢性关节炎期后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有不规则或半圆形的穿凿样缺损,边缘锐利,缺损边缘骨质可有增生反应。此外,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可早期发现受累关节的骨密度改变,并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与病情观察的评价指标。单纯的尿酸性结石可透过X射线,其诊断有赖于静脉肾盂造影。混有钙盐者,行腹部平片检查时可被发现。

4.CT与MRI检查沉积在关节内的痛风石,根据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扫描中表现为灰度不等的斑点状影像。痛风石在MRI检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块状阴影,静脉注射钆可增强痛风石阴影的密度。两项检查联合进行可对多数关节内痛风石做出准确诊断。

并发症

痛风病程较长的患者有1/3左右可发生肾脏并发症。肾损害有3种形式:一是尿酸盐肾病,由于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积所致;二是肾尿酸结石,原发性痛风者肾尿酸结石占20%~25%;三是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沉积于肾小管,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1.尿酸性肾石病有10%~25%的痛风患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细小的泥沙样结石容易随尿液排出,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较大的结石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并发尿路感染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腰痛。

2.痛风性肾病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蛋白尿。一般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转变为持续性,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张尿等。晚期则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不全时,尿酸的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故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很难判断其高尿酸血症与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内,引起尿路梗阻,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4.高甘油三酯血症约75%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主要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的第Ⅳ型,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而胆固醇水平是正常的。除了饮食、肥胖、饮酒影响痛风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

5.痛风与心脑血管病痛风患者中25%~50%有高血压;在未进行治疗和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并发高尿酸血症者分别为1/3与2/3。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限制饮食,饮酒,减轻体重,正确治疗原有疾病,可得到较好控制。

6.痛风与糖尿病痛风伴发2型糖尿病屡有报告。如上所述,这可能是由于肥胖、饮食及饮酒等是它们的共同诱因有关,而并非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在预防治疗及预后中则有密切关系。

Prigent等报道Polynesia的Tahiti岛的高尿酸血症与诸因素的关系,发现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占43%,26%伴发糖尿病,19.5%同时伴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胆固醇则是正常的。

Wirth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血症、高血压病和痛风是一组常并存的代谢综合征。这是因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糖、脂质、嘌呤等代谢紊乱。只要降低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改变饮食习惯,即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后情况

痛风饮食原则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肾功能损害或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治疗不当,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较大痛苦。有关节畸形和肾石病者则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

目前所有治疗为对症疗法。未经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其严重程度和发展的速度亦有很大差别。有些患者一生只有几次发作,然而大多数如不治疗,随着发作的反复、频度和程度呈渐进性加重。有人统计痛风患者的寿命较常人短5年,但这完全与个体的情况与治疗的效果有关系。当关节软骨消失,软骨下骨质侵蚀和关节周围组织浸润,造成渐进性病残时,少数重症者在几年之内,即可产生巨大的痛风石和关节的严重破坏。影响大多数患者生命是并发症存在与否。这些因素归纳如下:

1.发病年龄越年轻者,病情越重。

2.有阳性家族史者,病情较重。

3.病程越长,渐进性损害越重。

4.复发频率高,病情进展快者。

5.痛风结节较快者预后欠佳。

6.痛风并发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肾病者,病情较重。

7.饮食控制与否,特别是在间歇期。

8.治疗措施,病情控制如何?特别是急性期控制是否迅速,间歇期是否坚持治疗与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当今,痛风已遍及全世界,这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但是不能因为痛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而有所忽视。现在越是先进的国家,发病率越高,特别是经济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因此,痛风的防治及预后还与重视的程度等有关。

发病机制

尿酸分解降低作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已被排除。在核酸和核苷酸的正常转换过程中,部分被降解成游离嘌呤基,主要是次黄嘌呤和鸟嘌呤。合成核苷酸所需要的核酸过剩时,会迅速降解为次黄嘌呤。鸟嘌呤在鸟嘌呤酶作用下脱氨成为黄嘌呤。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被氧化成尿酸。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是嘌呤生物合成的末端产物。

上述3种嘌呤核苷酸可经2个途径中的1个合成,直接从嘌呤碱合成,如鸟嘌呤转化成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转化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腺嘌呤转化成腺嘌呤核苷酸;或者它们可重新合成。嘌呤代谢的首步反应及其反馈抑制的部位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谷氨酰胺+H2O氨基磷酸核糖+谷氨酸+焦磷酸(PPI),该反应由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PRPPAT)催化。此反应调节失控和嘌呤合成增加的可能机制是:PRPP、谷氨酰胺浓度增高;酶的量或活性增加;酶对嘌呤核苷的反馈抑制的敏感性降低;对酶活性由协调作用的腺苷酸或鸟苷酸浓度减少,导致对酶的抑制作用降低。在HPRT缺乏和PRPP合成酶过度活跃时,细胞内PRPP浓度明显增高,嘌呤合成增多。在尿酸生成增多的患者,其PRPP的转换是加速的。此外,部分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是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所致,当该酶异常时,PRPP增多,嘌呤合成增加,尿酸生成增多。其他还包括任何导致细胞内腺苷酸分解加速的过程,均会因嘌呤降解加快而尿酸生成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

[3]对部分痛风患者来说,其高尿酸血症的直接病理机制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清除率下降。肾脏对尿酸盐的排泄是由肾小球滤过,但滤过的尿酸盐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吸收(分泌前重吸收),肾小管分泌的尿酸盐部分在近曲小管的远端也被重吸收,少量在亨利襻和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后重吸收)。因此,尿酸盐排泄几乎是肾小管所分泌,最终尿酸从肾脏排泄是肾小球滤过量的6%~12%。当肾小球尿酸盐滤过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或肾小管分泌尿酸盐减少,均可引起尿酸盐肾排泄的降低,导致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增高超过超饱和浓度,尿酸盐在组织内沉积。在痛风病人的研究中已证实肾单位对尿酸盐的分泌是下降的。

结尾小彩蛋[长了白发别急着染!常在水中加点这些不贵食材,对白发变黑有帮助:







































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by/70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