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从而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种保健方法。如今小儿推拿其功效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肯定,成为一种时尚的小儿保健方法。如今的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
小儿推拿的作用
小儿推拿护理作用有哪些呢?据专家介绍,小儿推拿护理作用可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具体表现有如下:
1、提高小儿机体的各项机能。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实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当小儿生病时,可以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咳嗽、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疾病,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通过按摩,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正气充足,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功效;二是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容易发生危急状态,而推拿可以起到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的用法介绍
1、一般感冒治法
①、平肝10分钟,从小儿食指指根推到指尖。
平肝能够发散外邪。感冒,中医认为是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体表皮肤,通过推拿这个穴位,能够将入侵身体的风寒、风热邪气发散出体外以治愈疾病。
②、清肺10分钟,从小儿无名指指根推到指尖
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外邪侵袭皮肤,肺部就会受到影响进而积热,用清肺的方法就能清除肺热,防止感冒咳嗽,并且能促进皮肤排除邪气。
③、推天河水15分钟。从小儿腕横纹均匀推到肘横纹
推天河水能退热,普通感冒发热症状用推天河水的方式就能够解决了。
④、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用于伤风感冒,调和气血。
简简单单四步,妈妈只要找准穴位坚持做完相应时间,就一定会起到效果,很多高烧儿童的体温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能降下来。
2、重感冒(39℃~40℃)
①平肝、清肺各5分钟;
平肝以发散外邪
②推六腑15分钟
六腑,为凉穴,推之以清除壮热,清热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强。
③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调和气血,抵抗病邪,快速治愈。
④鼻塞严重者,揉阳池10分钟
阳池穴可以治疗头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以用。
⑤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钟
八卦主治胸腹气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食积等。
注意:6个月~2岁婴儿高烧若超过40度可能会引发惊厥,请尽快就医。
3、感冒夹食滞
(感冒兼乳食停滞者,症见呕吐、腹胀、腹痛、肠鸣)
①平肝、清肺15分钟
清肺以除肺热、解表。
平肝以发散表邪。
②推天河水10分钟
推天河水能退热,感冒发热常用穴位之一。
③清脾10分钟
清脾穴能消除积滞,消除胀满,解决食积不消化的内部问题。
④清胃10分钟,用于呕吐、腹胀者
清胃能够治理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等,也是清除食物为本。
⑤运八卦10分钟
运八卦能增强中气(脾胃之气),增进消化,消痞化积。
请请
哪些宝宝不适宜进行小儿推拿?
虽然说正确地给小儿进行推拿可以帮助小孩子缓解某些病症,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好处。可是小儿推拿并不适合所有的小孩。中医里对小儿推拿的适用对象有着明确的划分,也明确说明了哪些情况下不适宜进行小儿推拿。下面一起了解下哪些宝宝不适宜进行小儿推拿。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初生儿太娇嫩了,不适宜推拿,一般建议半周岁以上的婴儿才尝试推拿。
2、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3、有创伤性出血或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推拿。
4、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5、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6、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7、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小编提醒各大妈友们,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