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息源:张新如.对“同经相应取穴法”的初步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01):38-40.选入本号时有删改。在此对原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笔者于年参加山西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时,向尚古愚老医生学来的,经用之于临床,确有良效。兹介绍如后:
取穴的原理及方法
原理:中医学认为针刺的原理,就是在于调和阴阳,使已病的机体恢复正常。“同经相应取穴法”,更进一步体现了这个原则。它是在缪刺、巨刺、远道刺的方法上发展创造出来的。就是:左上病者,右下取之;右上病者,左下取之。采取了远距离的交叉对称象形、且功能相同的部位取穴,以符合阴阳互根的道理。
方法:以患部压痛点或自觉疼痛最剧烈处作一取穴标淮。取穴时,是以同经交叉对称的相应部位进行针刺。所谓“同经”,即指三阴三阳经,手足相同属。例如:痛点在手太阴肺经部位,则应取足太阴脾经,但需交叉对称。所谓相应取穴,是指人体不同的肢体,其形状功能均有相似之处,如膝关节同肘关节,腕关节同踩关节,小腿同前臂等;特别应注意的是“宁失穴,勿失经”。这是取穴时应注意的。
患处面积较大,痛点不在穴位时,在取穴时应先多取一个相应的穴位,然后再取相应的阿是穴。如膝关节内侧痛区由阴陵泉上直血海穴处,在阴陵泉与血海穴之间没有穴位存在,应先取尺泽穴,再取一个阿是穴;这样效果比较明显。
患部面积较大,有数条经络经过,则以患部相应部位的数经,同时针刺。例如:手腕扭伤,在大陵、太渊、神门穴处均有压痛,可取中封(对大陵)、商丘(对太渊)、照海(对神门)。
如患部起初面积不大,以后发展为大面积,则应选其原始痛处的相应穴。如患部原始痛点在大陵穴,现痛点在太渊穴,取穴时应取与大陵穴的相应交叉穴位中封穴。
如有陈旧性瘀血证候,均宜先在患部本经之井穴,点刺放血,如后溪穴处有瘀血,可在少泽点刺放血。较严重者,可配交叉对称的同经井穴点刺放血。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在治疗上确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经相应取穴法的适应症
尚老医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这种取穴法,对四肢扭、挫伤颇有效验,对肌腿鞘炎、坐骨神经痛、臂神经丛痛、压伤、刃伤、蜂窝织炎、虫咬伤等,疗效也好。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以新的四肢扭伤、挫伤疗效最高,全部治愈,针治次数最多3次,也有针一次郎见效的。总的来讲,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四肢疼痛,尤其对四肢扭伤、挫伤的效果最佳。
针刺后感觉传导的特殊反应
感觉是机体对针刺引起的一种反应。一般针刺方法是病人感到针刺后引起酸、麻、胀、痛放散感,沿着经络循行方向上下窜行。但用“同经相应取穴法”时,在不断的捻针约10分钟左右,病人常常感到这种针刺方法有特殊反应,即当针刺与患部同经相应的部位时,而患区常常有胀、热、出汗或跳动的患部轻松感。
典型病例
〔例1〕韩姓,男,44岁。外科门诊就诊日期:年5月8日。
患者右手第三、四指缝于10天前不慎被刀所伤,右手红肿已10天,无明显全身症状,因右手红肿严重,右上肢不能下垂,影响持物,曾在外科检查治疗,外科诊断为:右手蜂窝织炎伴脓肿形成。
一诊(5月9日):右手弥漫性红肿,皮肤发胀发亮,背侧发热,温度高,略有波动,有压痛,活动受限制,右手第三、四指缝有裂口。
处理:按同经相应取穴法,右手第三、四指缝处无经穴,取穴方法,依交叉对称的左脚第三、四趾缝相应部位,针取阿是穴。右手弥漫性红肿,其相应部位是左脚,因全手均疼痛,面积大,故在左足井穴点刺放血,以疏通气血,在针刺捻转时,患区感到特别轻松。
二诊(5月10日):右手仍红肿,但表面已出现皮肤皱纹,肘窝可触及索状物,肘后淋巴腺肿胀如杏仁大,能活动,无压痛。
处理:排脓20毫升,针刺左足第三、四趾缝,因肘窝淋巴腺肿大,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的曲泽穴,取穴时在左足厥阴肝经相应部位曲泉穴,针刺捻转约10分钟后,肘窝淋巴腺肿大现象明显缩小。
三诊(5月12日):右手诸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例2〕张姓,男,32岁。骨科门诊就诊日期:年4月25日。
就诊前3天(4月22日)傍晚,不慎跌入电缆沟口,将左膝内侧扭伤,嗣后行走时或膝关节内外转动时,疼痛难忍,跛行。骨科门诊检查:左膝稍有肿胀,未发现骨质畸形,5月6日,转针灸科治疗。
一诊(5月6日):左膝微肿,左腿不能屈,不能蹲下,蹲下时必需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因左膝疼痛,影响睡眠;于睡前忍痛作按摩,疗效亦不显著。
处理:疼痛最剧烈处相当于左足厥阴肝经曲泉穴,故取穴在右手厥阴心包经曲泽穴,针刺捻转时一,患者自感痛区先胀后热,继而汗出。左右膝触诊时,左膝皮肤温度较右侧高,痛止。起针后,患膝已能慢慢屈伸至度,也无痛感。
二诊(5月10日):左膝已能随意屈伸。检查:原来痛区已止,但在膝盖下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犊鼻穴处和足少阴肾经阴谷穴处有疼痛。
处理:取右肘部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及手少阴心经的少海穴,捻针约10分钟后,患区疼痛显著减轻,感到特别轻松,已能蹲下,只是向里扭转仍有微痛。
三诊(5月12日):能上下楼梯,且能跑步。
半月后复查(6月1日),左膝已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例3〕李姓,女,49岁。外科门诊日期:年5月10日。
右腕疼痛已3个月,右手拇指活动时疼痛加重,不能洗衣服及操作家务,曾在某诊所针灸治疗,用局部取穴法,未见效。外科诊断为右拇指腱鞘炎。
一诊(5月12日):右腕关节无红肿,腕挠侧有压痛,拇指屈曲活动时受限制,挠骨茎突部高起。疼痛部位在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及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处,在痛区有许多针刺痕迹。按本法取相应部左照海穴、左三阴交穴。
二诊(5月14日):左手已能洗衣服及操作家务,恢复正常活动。
本文相关阅读:
同经相应取穴法
赞叹同经相应取穴法!认同山西是针灸复兴的佛罗伦萨!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长按或扫描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