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源网荷设备情况统计
二、精准摸清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底数在充分了解试点区域源网荷设备规模后,利用原“网格管理”功能,开展试点区域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摸排。通过矢量图和卫星图可以清楚看到试点区域建筑类型、位置、屋顶范围以及屋顶附属设施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清晰、准确的绘制具备开发条件屋顶范围并设置具体参数。图2.屋顶绘制及相关参数设置
银川公司全面完成了试点区域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点四类屋顶资源的全量绘制和相关参数的完整性校验。图3.试点区域各类屋顶资源全量绘制
在完成四类屋顶资源梳理后,利用原“负荷预测”功能,开展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测算分析。通过与光伏电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主体了解屋顶分布式光伏技术,得知各类屋顶资源单位面积装机容量最大可达xxxW/m2。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设定各类屋顶光伏配置比例(的比例),网上电网综合相关参数自动测算出各个屋顶装机规模。以试点区域政府为例,屋顶装机规模达到kW。图4.各个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测算
在各个屋顶装机规模叠加测算之后,得到试点区域整体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规划至年,试点区域分布式电源装机规模将达到xxxMW(蓝色曲线)。图5.试点区域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测算
三、总体分析屋顶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大规模的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后,试点区域能否全额消纳呢?下面就试点区域“十四五”期间负荷发展和屋顶光伏装机规模进行对比分析。规划至年,试点区域10kV及以下电网用电负荷将增至xxxMW,从整体来看,在国家能源局文件要求的比例下,试点区域xxxMW屋顶分布式光伏能够整体消纳。图6.试点区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能源局文件要求)消纳情况
但是按照屋顶资源全量开发测算,规划至年,屋顶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将达到xxxMW,对区域电网消纳压力较大。图7.试点区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全量开发)消纳情况
所以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推进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划引领思路,加强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综合考虑负荷需求、调节能力、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开发区域、建设规模、接入方案以及投产时序等。四、线上制定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在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测算和电网消纳情况分析的基础上,银川公司制定各类型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系统接入方案,将屋顶分布式光伏合理接入试点区域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下面以东塔家园、新澳牧业和试点区域城南工业聚集区域为例,演示0.4千伏配变接入、10千伏公网T接两类接入方案。(一)0.4千伏配变接入方案演示东塔家园位于试点区域城区东南部,属于试点区域典型住宅小区。图8.东塔家园屋顶资源布置情况
按照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要求,我们在东塔家园4#配变周边4栋楼、面积0平方米的屋顶安装光伏板并汇聚,总装机规模60kW,并以0.4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短时重载运行的东塔家园4#配变。图9.东塔家园4#配变运行情况
叠加分析东塔家园4#配变负荷曲线和60kW典型光伏出力曲线,因为光伏日间出力,居民负荷夜间出现高峰的源荷特性,我们清楚的看到日负荷曲线低谷时段将由凌晨变为午间,峰谷差率进一步扩大,需要配置储能装置解决该问题。图10.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后东塔家园4#配变运行情况
因此,对于小区屋顶及农村居民点等居住为主的区域,光伏电站接入后,建议以不出现长时间、大规模反送为原则,按10%-20%、2小时配置储能设施,全面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二)10千伏公网T接方案演示新澳牧业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位于试点区域南部农村区域的养殖基地,为近期新报装项目。图11.新澳牧业项目周边现状电网情况
新澳牧业项目周边电源点为35千伏红坡坡变10千伏石农线,目前10千伏石农线最大负荷5.11MW,而35千伏红坡坡变最大负荷为11.55MW。图12.35千伏红坡坡变和10千伏石农线负荷曲线
叠加分析石农线负荷和6MW典型光伏出力曲线,光伏发电基本可以在10千伏石农线就近消纳,但在光伏大发期间会存在短时返送情况。图13.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后10千伏石农线负荷曲线
我们进一步叠加分析红坡坡变负荷和6MW典型光伏出力曲线,光伏电站接入后,红坡坡变整体负载率将会下降,而且光伏出力可在10千伏母线侧就近消纳,不存在返送情况。图14.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后35千伏红坡坡变负荷曲线
通过两类系统接入方案的编制,银川公司初步形成适合本地区推广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方案。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屋顶装机容量小且较为分散,可结合原有用户设备以0.4千伏就近接入,实现就地消纳;对于大型工商业厂房等屋顶资源集中区域,考虑1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就近消纳;农村居民屋顶光伏以整个行政村为单位,经汇集站升压后以10千伏专线接入公网变电站。五、高效助力国家战略目标落地银川公司通过“网上电网”开展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全面支撑了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屋顶资源摸排及装机规模测算,使“网上电网”信息化手段得到了充分发挥,提升工作质效,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双碳目标落地。供稿:国网宁夏电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