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出圈,但要杜绝野蛮生长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03/5509114.html

大连离线(西郊)营地一角。受访者供图

01:04

年的清明小长假,露营又“火”了。

家住北京的王伊娜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组阖家露营的照片,就在朋友圈里找到了“同好”,“没想到这么多朋友都开始露营了,下次可以约着一起去,孩子们也有了玩伴”。

“大热荒野”品牌创始人朱显用“爆满”来形容清明假期的营地预订情况,“我们在7个城市的营地都订满了,和平时相比,接待量增加了三四倍”。

大连noline离线生活创始人钱强的感受则更为直观,“团队之前刚结束放假,连预订海报都是4月2日才发出去的,但不到一天时间,清明假期的露营地就全订满了”。

不少旅行企业、社交平台在盘点清明假期消费数据时,也留意到露营在搜索量、产品预定量上的抢眼表现。例如,小红书数据显示,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马蜂窝数据显示,64%的旅行者选择用1-2天时间在城市周边露营、骑行或徒步;根据携程数据,露营产品预定量同比增长超3倍。

值得留意的是,“露营热”并非是此次清明假期才出现的新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远途旅行遇冷,本地游日益成为旅行常态,露营也逐渐从小众走向日常。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年至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亿元,预计年增速达18.6%,市场规模达.6亿元。

“露营热”现象背后,究竟显现出哪些旅行新需求?面对蓬勃生长的市场,露营行业内部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疫情无法阻挡人们对旅行的向往

年,王伊娜第一次尝试住在帐篷里,“报了亲子团去内蒙古草原旅行,和孩子在露营地住了一晚,当时就觉得新奇,小孩子更兴奋,和团里的小朋友在营地里跑来跑去,玩得很尽兴”。

有了这次经历,露营渐渐成为王伊娜度假出游的一个选项。今年清明假期,她和家人自驾前往北京一处郊野公园,在露营区搭起自置帐篷,“疫情发生以来,远途旅行要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多,倒是露营这种短距离出游,既能亲近自然,又相对安全便利,正好可以满足旅行需求。最近正考虑添置营地车、充气垫、煮咖啡壶这类装备,让露营场景再丰富一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数据,年清明假期,游客平均出游半径95公里,同比减少44.9%;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4.9公里,同比减少60.4%。游客平均出游距离首次收缩到公里以内,目的地游憩半径首次收缩到5公里以内。

“尽管游客平均出游距离、目的地游憩半径都创下节假日该项指标的历史新低,我们也要看到,短途游、城市周边游和本地休闲,依然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跃度上升,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人们对美好的旅游休闲生活的向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当本地游、短途游成为疫情期间游客的主要选择,露营商家也在适时调整着经营策略和服务内容。

“开发一块新营地之前,首先要确定营地位置是否在目标城市的行政区划内,如果不在,那营地条件再好也不考虑,毕竟游客能不能来才是第一位的。”朱显说。

钱强的营地位于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内,清明假期期间,营区里供应青团等节令小食,并请来专业教练,组织游客现场体验飞盘运动。

“营区以‘离线’为名,就是希望客人能在此体验一种远离现代都市烦恼、放松自由的生活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去彻彻底底感受户外的艰辛,而是在自然环境里去享受露营中那些比较有美感的细节,比如现煮咖啡的香气、篝火的热度、烤肉的味道、露天电影的氛围,还有各类露营装备的设计感。这些细节都很‘出片’,年轻人来营区,没有不拍照的。”钱强说。

强社交性也是露营的一大特点。

“从住宿上来说,帐篷设施就是再精细也无法和酒店相比,那么大家为什么还愿意来露营呢?因为跨出帐篷就是自然,就是营地的公共空间,在放风筝、玩飞盘、围着篝火聊天的过程里,大家可以剥离各自的社会身份,单纯以营友相交,回归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最本初的交往状态,其实这种情感需求一直都存在,我们只是从供给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朱显说。

“露营+”拓宽收入渠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迎来快速增长,其中年新增9余家,年达到峰值,新增两万余家,年以来,已有超过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

“露营行业现在还处在爆发期,大家都是一步步摸索着向前走,不断去探索市场的接受边界。”朱显说。

钱强年开始露营创业时,便碰过一次“钉子”,“那时我觉得露营装备很有潜力,就去代理了一家面向发烧友的国外装备品牌,一顶帐篷就要几万元,拿到产品后根本就卖不出去,这才发现搞错了定位,还是要从入门体验做起,先培养客人的露营习惯。拿着这些装备,我们组织了很多场露营活动,攒下客群和商业资源后,才在一个营区扎下根来”。

经过这次波折,钱强反而对露营的商业价值有了另一重认知,“很多人觉得露营火了,只要找一片风景不错的空地、买上若干顶帐篷,就可以躺着收钱。其实露营的溢出价值更值得重视,它可以与市集、婚礼、团建、运动项目、商业活动等内容任意组合,场景适配度很高,如果能发挥‘露营+’的优势,既有利于丰富营地内容,也为拓宽收入渠道提供了可能。现在我们的收入构成里,只有2%收入来自装备销售,其余98%收入中,商业活动、营地收入各占一半。”

露营地的开放时间受各地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带有“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在创业初期,朱显想出的应对之策,是以投入较小的分利方式,与各地酒店、景区和私人业主合作搭建多个露营点,通过人员、装备的空间腾挪来减弱气候对营地的影响。

随着露营“出圈”,朱显发现,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不断迭代的消费需求,原有的合作模式、发展布局也需要做出调整。

“一方面,营地收入增长明显,有些营地分出去的利润已超过房租本身,势必要更新原有的模式。目前我们除了尝试自建营地外,也在几处新营地开始了共建模式的探索,比如在营地整体规划、基建、运营等方面,会更明确双方各自的分工和投入;另一方面,不少客人已迈过‘拎包入住’的入门门槛,在自置装备、露营方式上都有了更多元的需求,也为我们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朱显说。

据朱显介绍,大热荒野即将推出自有电商品牌,涉足露营装备、户外鞋服等门类,主要面向初次购买人群,各地营区也已减少‘拎包入住’营位,“归根结底,大家都在跟着消费者的需求走”。

告别“野蛮生长”

每次露营前,王伊娜都会反复比较各处场地的优劣,将交通、营地环境、配套设施等因素一并纳入考量。

尽管如此,露营过程中,王伊娜还是能发现不少“槽点”,“比如有些露营地缺乏规划,将烧烤区、玩耍区安排在一处,孩子玩着玩着就容易跑到烤架边上,安全隐患不小,而且露营区的帐篷挨得很近,有些‘邻居’离开时不带走垃圾,营区方垃圾清运也不够及时,感觉挺糟心的”。

在露营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业内也暴露出不少乱象。

近来,有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f/165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