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皮肤病验方丹毒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于皮肤,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中医认为,本病由血热火毒所致,素体血分有热,或在肌肤破损处有湿热火毒之邪趁机侵入,郁结于肌肤而发。

----徐俊霞主编《中华药浴全书学做药浴不生病》

唐汉钧经验方

1组成

生地黄30g,牡丹皮9g,水牛角30g,金银花15g,黄芩9g,紫草15g,乌梢蛇15g,苦参片9g,丹参30g,薏苡仁15g,土茯苓30g,紫花地丁30g,白花蛇舌草30g,鹿衔草30g,生黄芪30g,牛膝9g,三七15g,荆芥9g,防风9g,红枣15g,生甘草9g。

2方解

方中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金银花、黄芩、紫草、丹参、紫花地丁清热凉血;乌梢蛇、苦参、荆芥、防风、鹿衔草、白花蛇舌草疏风解毒;佐以薏苡仁、土茯苓、三七利湿祛瘀。

3医案精选

王某,女,70岁。初诊日期:年1月6日。流火频发5年余。患者流火频发5年余,累计发作9次。年12月4日右腿流火,发热38.4℃,小腿焮红肿痛。退热后逐渐发展至头面及全身皮肤水肿伴红斑瘙痒,右小腿大面积紫癜,局部糜烂、水疱。大便可,苔稍剥,舌瘀紫,舌肿、伸舌不便,脉濡不数。

证属湿热下注、蕴滞为患,治拟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祛瘀。

服上方后,二诊,症皆有明显好转,全身皮疹基本消减,小腿紫癜消退,尚留有瘀滞区,皮肤干燥;舌黄、苔薄、脉濡缓。治拟益气通络,合营消浊。处方:生黄芪30g,丹参30g,忍冬藤30g,三七15g,牛膝9g,红花9g,桃仁9g,川芎9g,生地黄15g,赤芍15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15g,鸡血藤15g,鹿衔草30g,丝瓜络9g,土茯苓30g,灵芝15g,红枣15g,生甘草6g。

三诊,皮肤干燥好转;舌紫暗、苔黄腻、脉濡。拟前法出入。二诊处方加当归15g,地龙9g,牡丹皮9g。守方数年,无复发。

4文献出处

刘鑫晔,周敏.唐汉钧治疗中医外科疑难杂症验案5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47(4):31-33.

国医皮肤病验方的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不涉及营利事宜,转载请注明出处,还望广大读友多提宝贵意见。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f/37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