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厨刀详解,厉害了我的厨师

关于厨刀的重要性,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有认知,看看《屠羊说》中的描述:夫厨刀,庖宰用以切割之利器。刀若不利,其割不正,则鲜不能出、味不能入、镬气不能足。故子曰:“割不正,不食。”而著名的庖丁解牛,也必然少不了一把锋利的好刀,以致日本至今仍将厨刀称为“庖丁”。原始社会,古人类就会利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既可用作武器,亦可用作食物的分割处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青铜刀、铁刀、钢刀、不锈钢刀,甚至是小众的陶瓷刀都陆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厨刀的分类和功能也越来越细化,从一把厨刀打天下的时代,发展成为今天专刀专用的组合刀具时代。一般来说,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厨刀系,1)中式厨刀;2)西洋厨刀;3)和日式厨刀。材质一般使用不锈钢,目前也有一些陶瓷刀,但是陶瓷刀怕摔,因此主流产品仍然是不锈钢。厨刀的结构1、刀柄(Handle):是指刀上被用来握持的部分,通常由各种塑料、木头或者不锈钢的材质制成。好的刀柄会让使用者有更好更舒适的手感。2、铆钉(Rivet):主要起到固定龙骨和刀柄的作用。铆钉应紧紧地嵌在刀柄里,不能留下滋生细菌的缝隙。3、柄脚(Tang):就是刀身伸入刀柄的部分,通常这部分是隐藏在刀柄里面的,也叫做柄芯。4、梁区(Bolster):刀身与刀柄之间是厨刀的梁区,此部分能增加安全和舒适度,在大号的厨师刀上,梁区起到保护手的作用。5、后区:一把大号厨师刀最重的部位,使用时离手最近,受力最大,通常用于剁坚硬的食物,如鸡腿骨的关节处。6、刀刃(Edge):整把刀的中间部位,在刀头和后区之间,是切剁时工作强度最大的部位。7、梁:刀身的上部,在使用刀具的过程中,为确保刀身的稳定常用手指夹紧刀梁部位。8、刀头:刀刃前端三分之一处称之为刀头,可以用于切割柔嫩的蔬菜、小形状的食材、割断肉类食材的韧带还有切割薄片等。9、刀尖:这个部位是用于食物的切口和刺穿的动作,还可以用来分开轻薄的纸张或薄膜等物品。中式厨刀多年来,中国餐饮界一直流传着“中餐厨房一把刀”的说法。这大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些关系。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中庸,反映在菜刀上就是一刀多用,刀跟、刀背、刀面、刀尖、刀柄,都各有用途,剁、切、拍、剖、剔,一把刀就能全部搞定。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人们觉得中餐不讲究器具,全靠厨师刀工,甚至有许多专业厨师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适应中餐厨房的不同用途,中式厨刀里面,片刀、桑刀、文武刀、砍刀、拍皮刀、片皮刀、斩骨刀、剔骨刀、猪肉刀、烧腊刀,各种类型,应有尽有。片刀片刀是烹饪中餐时的主刀,主要用于切菜。中式料理中要用到大量的瓜果蔬菜,要想将它们快速切成薄片、细丝,需要特别的刀,所以才产生独有的中式片刀。其特点是刀面积大,拥有适当的重量,落刀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大幅提升精准的剁切能力。高手能以此完成所有的切工和拍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家用。文武刀既能切肉,又能斩骨,可谓文武双全,故称“文武刀”。刀刃前约60%会稍微尖锐些、薄一点,也比较锋利,适宜切菜、切肉;后段的刀刃约40%稍微厚一点,适宜斩骨头。江湖中传言的中国厨师一刀已走天下,正是中式的文武刀,此刀可剁、可切、可刮皮,宽宽的刀身可以磨几十年。所以很多家庭中会常备一柄文武刀,前批后斩,利索痛快,唯无法处理大型对象,是为一憾。斩骨刀斩骨刀,顾名思义,用途为斩骨。斩骨刀比片刀更加厚重,开刃角度也大,为了保证不崩溃硬度不会太高,适合砍骨头和硬物,不求锋利但求坚固。不过重刀无锋,切忌砍手!挑选时要选结实的刀柄类型,刀柄一旦松动决不可再使用剁砍的时候要保证骨头放平稳,运力的方向一定要与刀的平面重合。斩刀又分骨刀和九江刀两种。食品雕刻刀食品雕刻刀的配备应以实用为主,不必求多求繁,常见的有大刀(也称分料刀)、手刀、V型戳刀、U型戳刀、刻线刀、瓜灯挑环刀、圆孔戳刀、挖球刀以及各种模型刀(如凤尾模型、寿桃模型、福字模型、喜字模型)等等。大刀算是必备的刀具之一,它在雕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刀的作用是切出作品的大形坯子,或是将大的原料分割成小块,或削皮打圆等。无论雕哪类作品(瓜灯除外),最先动用的刀具就是大刀。大刀长度在15~18厘米之间为宜,宽度在3~4厘米之间,过长过大不便携带,过小又不便使用,材质要硬些,刀口须锋利,刀背可略微厚些。手刀是所有雕刻刀当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它的用途是雕花瓣,剔废料,切削外形,修理细节,平常雕刻工作量的90%都是靠它来完成的。有些雕刻师喜欢用一把手刀来完成所有的雕刻工作,因为这样雕出来的作品非常细致、精准、整洁、光滑,但所需要的时间很长。U型戳刀主要用于戳花瓣、鱼鳞、龙鳞、鸟的羽毛和翅膀等,V型戳刀则主要用于戳尖形的花瓣,人物的衣纹、发须,鸟儿颈部尾部的羽毛,瓜盅表面上的图案、动物的毛等。刻线刀的用途是,能非常方便地在作品表面戳出各种条纹,比如寿星的胡须、马的鬃毛等。当要戳的线条处在一个凹面上,或是不方便使用V型戳刀时,改用刻线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在工作时可以像毛笔一样与原料表面呈垂直角度。瓜灯挑环刀的构造比较特殊,它的刀刃部分是一个小钩,其用途是在雕西瓜灯时,用小钩在瓜皮表面挑出各种各样的套环。西洋厨刀主厨刀ChiefsKnife是一种综合用途的刀,刀身较宽,刀刃的部份为弧形,能够用于切肉、鱼和蔬菜。中式菜刀是靠刀子的重量,从上到下的切。西式刀比较轻,切法是,刀尖几乎不离开案板,只是抬起刀子的后半部分,像是铡刀的用法,此刀法用于切罗勒、法国香菜、芫荽等常见西式香料时,最带感;另一种经典刀法,则是用刀尖划拉。在西式厨具里,主厨刀是使用最广泛的刀具种类,几乎可以胜任所有的工作,是一把万能刀。综合性很高,基本上一把主厨刀就能完成西餐的大部分的工作。三德刀SantokuKnife意为切割肉食、蔬菜、瓜果的全能刀。三德刀也是在西式厨用刀中使用得最多的刀具之一,甚至在许多东方人的厨房里它的重要性超过了牛刀。三德刀是东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产物。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厨师逐渐接受并开始广泛使用西式的双刃牛刀。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却发现牛刀的型制和重量不太符合东方人的生理特点,而且需要根据不同的食材种类使用不同的牛刀,虽然卫生,但却十分繁琐。于是日本人创造出一种尺寸上比一般牛刀要小,刀尖部分比较圆,既可切割肉食,也可切割蔬菜瓜果的厨刀,叫做santoku,“全能刀”的意思。港台地区在翻译santoku的时候,又加入了意译,将切割肉食、蔬菜、瓜果称为刀之“三德”,所以译为“三德刀”。片肉刀Carvingknife对大块肉类的烹饪必然会出现用来切分工具,比如内蒙古用来割羊肉的小刀,对于总是大块烹饪肉类的西餐,必须要有一把片肉刀才行,其往往还和肉叉配合使用,为了尽可能贴合要切割的肉,这把刀被制造得韧性十足,就像西洋剑那样容易弯曲,除了切割烤肉,也可以片西式火腿,或处理三文鱼。砍刀Hackmesser类似于中国菜刀,但刀身更厚重,用于切骨头,冻肉。剔骨刀BoningFilletKnives同时也叫菲力刀,不过这个菲力主要是指鱼身上的,刀身非常窄,是一种给鲜肉剔骨、去皮最理想的工具,如牛腿和整条鱼。狭窄、富有弹性的刀身十分适合这项工作。刀身狭窄,刀头能被充分控制,甚至可以使之倾斜°,深入肉的内部割断筋络。沿着骨头的弧度与骨头平行滑动刀具,并不会因切到骨头而使得刀锋变钝。多功能小刀Utilityknife缩小版的主厨刀,有长而尖锐的刀身,用于削、切、剁和雕。可用来干各种细活,切水果是极好的,但由于长度(一般12cm)的关系,削皮没有削皮刀好用,拿来当牛排刀用也不在话下(不过问题在于吃牛排时下面是瓷器,这对刀刃伤害非常大,所以最好还是使用专业的牛排刀吧)。削皮刀Paringknife小刀,7cm-9cm左右,方便削皮,其中还有一种刀刃内弯,方便处理圆形的蔬菜水果。面包刀BreadKnife刀身长,刀锋是锯齿状的,用于切面包或其他外硬内软的食物,不能用来切肉或鱼,没法切出平整的片。牛排刀SteakKnife刀身窄,刀背直,刀刃呈弧形,能流畅地划开肉。蔬菜刀VegetableKnife小而轻,直刀锋,用来削皮、切、剁蔬菜。小切刀Parer小刀,有尖锐的刀尖,可用来切蔬菜和清洁蔬菜。西红柿刀TomatoKnife刀刃呈波浪装,能流畅地切开西红柿的皮,切出西红柿薄片,而不使汁液因挤压而过多流失;刀尖分叉,能将西红柿片挑起。生蚝刀一侧有弧形的道口,十分锋利,设计初衷和贝壳刀类似,是为了能将各个品种的牡蛎轻易地从外壳中剔出来。现代的牡蛎刀为了方便使用者,设计了圆润、饱满的防滑塑料刀柄,无论你的手是干湿都可以使用。这种刀没有保护设施,因为开牡蛎的危险系数本身就很小。巴尔马刀同样是一把刀刃不很锋利的刀具,主要用途是切巴尔马奶酪。因为巴尔马奶酪是蜂窝颗粒状没有压实的奶酪,巴尔马刀短小的刀身可以挖进一块制好的巴尔马奶酪,将它切成大块,也可以切成让人更有食欲的颗粒状或者条状。日式厨刀和古代中国丰富的兵器种类比起来,日本的冷兵器就像是一个属种。但是和中国的菜刀比起来,那日本的菜刀就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出刃包丁,薄刃包丁,菜切り包丁,刺身包丁,三包丁,身卸包丁,舟行包丁,鱼包丁,鲔包丁,鳗裂き,鳢切り,麺切包丁,山刀...这里的每一个属种下面又有无数个分属,这还不算各种地方上的特产刃切物。传统的日本刀主要有四大类:出刃,薄刃,刺身,三德(万能刀),后来又有借鉴西式主厨刀的牛刀(Gyuto)。出刃包丁(Debabōchō)出刃包丁,一般简称为Deba,在日本料理里使用较多。日本人离不开鱼,所以处理鱼的刀具有很多种,Deba是其中的主力军。Deba的特征是刀身宽厚尖锐,特别是刀背后端尤其的厚,刃长从mm—mm,很是结实耐用。这种刀主要用来粗加工鱼,如清理、断骨、起片之类,也可以偶尔处理一下禽类食材的小骨头,但大骨头使用出刃包丁是不行的。薄刃包丁薄刃包丁,也叫菜切り包丁,刀刃非常薄,刃线直,主要用于蔬菜的切割。因为锋利,所以可以很轻易的将蔬菜切成你想要的形状。薄刃包丁可以分为关东型和关西型,从外形上即可区分,关西型又称为鎌形薄刃。关东薄刃关西薄刃刺身包丁刺身包丁在日本称为柳刃包丁。主要是お刺身用の包丁。专业厨师的用刀盒家庭用刀是不同的,家庭的尺寸一般为:mm~mm,而职业厨师的用刀尺寸一般为:mm~mm。刺身包丁是看名字就能理解的刀,主要用于制作生鱼片。日料里面,刺身是非常讲究“形”的,片出的生鱼片必须非常光滑,具有光泽感才算合格,而这必须要用专门的刺身刀才可以做到。使用不恰当的刀具切割食材时会破坏食材的纤维组织,挤压食材的细胞壁,破坏食材原本的味道。关东与关西的刺身包丁也略有不同,关西柳刃刀头是尖的。关东的刀尖是角型的。此外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刺身包丁,如墨鱼刀、河豚刀(ふぐ引き包丁)等。关东柳刃(蛸引)关西柳刃(正夫)河豚刀(ふぐ引き包丁)三包丁日本传统刀型中的万能刀,可以说是日式厨刀和西式厨刀的融合,结合了日式出刃和西式主厨刀的优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s/17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