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考
货题
高整
频理
传染病病人的考题
21、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最恰当的饮食是
A.高蛋白质、高糖饮食
B.高热量、低脂饮食
C.高蛋白质、低脂饮食
D.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E.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22、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中枢性呼吸衰竭
B.反复惊厥
C.高热
D.严重后遗症
E.昏迷合并肺炎
23、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密切观察病情
B.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E.减少声光刺激
2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的是
A.急性起病
B.腹痛、腹泻
C.里急后重
D.右下腹压痛
E.肠鸣音亢进
25、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大环内酯类
C.磺胺类
D.喹诺酮类
E.头孢类
26、下列哪项不是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
A.感染后绝大多数有典型的脑膜炎表现
B.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C.70~90%的患者有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
D.瘀点和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E.脑脊液和血培养阳性
2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皮疹是
A.斑疹
B.丘疹
C.斑丘疹
D.玫瑰疹
E.瘀点和瘀斑
28、关于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经过及分期正确的是
A.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B.前驱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C.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D.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E.前驱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29、典型麻疹最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
A.面部
B.耳后发际
C.颈部
D.前胸
E.四肢
30、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1、确诊中毒性痢疾的依据是
A.夏秋季急性起病,高热
B.黏液脓血便
C.腹泻、呕吐
D.血压下降
E.大便检查发现痢疾杆菌
32、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期的主要表现为
A.颈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
B.昏迷
C.频繁惊厥
D.神情淡漠
E.发热,盗汗
33、患者,女性,34岁,前臂急性蜂窝织炎伴全身化脓性感染,需抽血做血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最佳时间应是
A.高热后
B.间歇期
C.寒战时
D.静脉滴注抗生素时
E.抗生素输入后
34、患者,女性,主因“发热、头痛、昏迷1天”,初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程中提示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最可靠体征是
A.呼吸困难
B.呼吸急促
C.呼吸浅促
D.呼吸节律不整
E.出现“三凹征”
35、患者,男性,20岁,患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考虑脑水肿所致,应立即静脉滴注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生理盐水
D.20%甘露醇
E.低分子右旋糖酐
36、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总胆红素54Umol/L,考虑该病人为“病毒性肝炎”提示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活跃的是
A.HBsAg(+),HBeAg(-),抗-HBc(+)
B.HBsAg(+),HBeAg(-),抗-HBe(+)
C.HBsAg(+),HBeAg(+)
D.抗-HBc(+)
E.抗-HBs(+)
37、患者,男性,35岁,主因“发热、尿黄3天”,门诊以“病毒性肝炎(甲型)”收治入院。对于该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是
A.严密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体液隔离
D.虫媒隔离
E.接触隔离
38、患儿,男性,12岁,头痛、发热4小时,伴呕吐、抽搐,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收入院。有关其病原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可产生自溶酶
C.抵抗力强
D.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E.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39、患者在查体中发现血清抗-HIV阳性,护士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时,不正确的是
A.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
B.严禁献血
C.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
D.不能和他人共用牙刷
E.外出时应戴口罩
40、患者,男性,34岁,公司经理。1个月前出现低热,伴乏力、食欲缺乏,因工作繁忙未诊治,近1周以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不思饮食,食后即吐,查体:重病容,皮肤重度黄染,并可见多处瘀斑,腹水征(+),被诊断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导致该患者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最可能原因是
A.原有肝病
B.过度劳累
C.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D.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E.肝炎病毒的变异
传染病病人章节考题
由智选医护提供学习(解析)
21、E
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由于有恶心、厌油腻、食欲缺乏等表现,应给予清淡、适口、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糖类~g/D.不强调高蛋白质、高糖等。
22、A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可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和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多发生于深度昏迷患者。尤其是中枢性呼吸衰竭,常因脑实质炎症,尤其是延髓呼吸中枢损害、脑水肿、脑疝和低钠性脑病等引起。后遗症以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等较为常见,经积极治疗后多可逐渐恢复,不至于导致患者死亡。
23、C
呼吸衰竭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患者呼吸衰竭的护理是本病护理的最关键措施。
24、D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起病急,高热,继之腹痛、腹泻,由于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为显著,患者可以出现里急后重的表现,查体可有左下腹压痛。由于肠蠕动加快,可有肠鸣音亢进。
25、D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是病原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
26、A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防御功能和细菌毒力的强弱。多数情况下,细菌都会被杀灭,或存在于鼻咽部,不至于发病。仅有极少数会发展成败血症,病原菌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典型的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败血症期时,约70%~90%的患者有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血培养可阳性,瘀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在脑膜炎期,脑膜炎双球菌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此时脑脊液可呈化脓性改变,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脑脊液培养可阳性。
27、E
脑膜炎双球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等,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和瘀斑。
28、C
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按其发展经过可分为4期,即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
29、B
典型麻疹最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耳后发际,2~5天出齐。本题考察记忆性知识点,根据题意,选B。
30、A
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本题考察记忆性知识点,根据题意,选A。
31、E
大便镜检可见痢疾杆菌是确诊中毒性痢疾的依据。本题考察记忆性知识点,根据题意,选E。
32、A
发热、盗汗、神情淡漠为结核性脑膜炎前驱期的表现;昏迷、频繁惊厥为结核性脑膜炎昏迷期的主要表现;结核性脑膜炎中期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33、C
全身感染患者抽血的最佳时间为寒战、高热时。本题考察记忆性知识点,根据题意,选C。
34、D
以上5个选项均会在呼吸衰竭中出现,但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有关,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整及幅度不均。
35、D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出现脑水肿时应考虑脱水治疗,一般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推注。
36、C
乙型肝炎病毒有3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HBsAb)、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体(HBCAgHBCAb)、乙型肝炎e抗原和杭体(HBeAgHBeAb)。其中HBeAg阳性提示病毒在复制,是传染性强的标志。抗HBsAg是感染的主要指标,其本身无传染性。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难以检测。
37、B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且该患者尚处于传染期,因此应采取消化道隔离。
38、C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裂解后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病菌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极易自溶而死亡,因此采集标本后应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或在床边直接接种。脑膜炎双球菌在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和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化脓菌,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39、E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及母婴传播。前面4个选项均为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选项E为针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对预防艾滋病无效,作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是不正确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
40、B
重型肝炎的主要诱因包括急性肝炎误诊失治、过度劳累、暴怒、酗酒、服用对肝有害的药物等。该患者1个月前出现低热,伴有乏力、食欲缺乏的表现,符合急性肝炎的表现。急性肝炎的主要措施就是休息。但患者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诊治,没有休息,1周前病情明显加重,出现重型肝炎的表现。凶此考虑其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最可能原因是过度劳累。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