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将承办国际级赛事美国英国法国

导读:

秋风送爽,河间工艺玻璃产业即将迎来国际级赛事。

届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顶尖级玻璃艺术家,将与国内知名玻璃艺术家齐聚河间。玻璃,将成为他们聚焦的全部话题。

好事连连。

“很好,要继续坚持以工业设计提升质量、创造价值,力争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夺取国际国内大奖。”

这是今年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对《河间市人民政府关于以工业设计推动工艺玻璃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作出的重要批示。

在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和首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即将举办之际,省领导对玻璃产业的工业设计之路,给予莫大的肯定和鼓舞。

年8月,河间市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特色区域考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玻璃之都”,成为国内玻璃产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县市。

年1月,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授予“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荣誉称号。

搭平台、建基地、聘名师、广合作、育人才,河间玻璃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业设计为引领,品牌化、艺术化、高端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路,这条路也将走得更坚定,更长远。

从日用品到工艺品

创新设计融入传统血脉

踏入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精品陈列馆,好奇之心一下豁朗。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体态”各异,“气质”相投,很吸人眼球。

“‘君子怀德,温润如玉’,这是白玉套装组合茶具的设计理念,意在让消费者在品茗的同时体味涵养。”“这是莲花套组,设计师把玻璃的纯洁透明和莲花的高贵典雅融合在一起,让人在饮茶之余多了一份赏花的乐趣。如此类古今融合的产品还有很多,玉肌系列、炫彩系列、四秀系列等,每一款设计都让人惊艳。”公司工作人员张亚京如数家珍。

泡一杯清茶,于一方小小的世界里,看那些复活的山野气息在清澈透亮的玻璃杯中蓬勃、盎然,现代社会的时尚与深山古刹的安静就这样融合在一起。

遥想40多年前,来自北京玻璃仪器厂的一批知青来到河间,在朝夕相处中,把他们掌握的玻璃深加工技艺传授给这里的农民。

烧杯、试管、花瓶……日常所用的瓶瓶罐罐,便是河间市工艺玻璃产业的起源。

创新是产品灵魂。为产品添“灵气”!

获奖作品部分展示

河间市工艺玻璃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在推进产品和生产流程设计创新上“做加法”,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生产技艺改造提升,摸索出横向拓展产品类型、纵向延伸产品功能“两大路径”,从宽度和广度上打造产品延伸链。

围绕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快设计开发新的产品类别。目前已逐步发展成工业仪器、工艺酒具、工艺茶具、工艺烟具、工艺饮料器皿、工艺日用品、工艺装饰品七大类上千种规格的产品体系。

由单一采用玻璃原料向玻璃与陶瓷、漆器、金属、竹木等材料跨界发展,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智能化。

纵横交叉,遍地开花:辛碧公司与九阳、荣事达、金正等十几家大小家电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用玻璃替代不锈钢和陶瓷壶体制作的养生壶,更加轻便美观、环保健康,填补了市场空白。明尚德与深圳公司合作,投资余万元研发的智能水杯,通过移动互联提醒用户饮水时间,并对水温、水量、水质实时检测,使用户畅享智能生活……

几十年的时间,创新设计融入传统血脉,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破茧成蝶。

从贴牌生产到自主经营

科技引领产品时刻“保鲜”

产品远销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年订单数额都为上千万元……华日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建,在玻璃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如今的“盛景”,超出他的预想。

在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每年的科研经费就近百万元“凭经验摸索已跟不上时代潮流,必须组建科研团队,在创意上下功夫。”公司总经理魏庆勇的思路也发生改变。

每时每刻想创意,每天每月出新品。每个玻璃行业的成员,都对这句话刻骨铭心。

时代已变,市场瞬息万变,如何让玻璃产品时刻“保鲜”?

河间市既坚持借势借力,又主动健体强身,围绕提高工艺玻璃产业设计创新,下了狠功。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市财政每年设立万元工艺玻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加大研发和设备更新投入,并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20条政策》《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办法》,调动企业引育人才、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工艺美协、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多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教学实践基地。河间市政府、清华美院、明尚德公司达成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研发中心、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工艺玻璃学校,推进清华大学技术成果转让,明尚德公司成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果转化和教学实践双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全市玻璃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5%。明尚德公司每年投入万元用于技术研发,组建了20余人的研发设计团队,荣获国家专利40余项。宏艺公司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成为“茅台”“五粮液”“汾酒”“西凤”等酒厂高档酒瓶的长年供货商。

从手艺人到工匠

“一赛一节”搭建设计创新桥梁

玻璃匠人又被称作“灯工”,在呼呼的火焰中,工人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着手中的“物件儿”,像一场火中的舞蹈,玻璃原料就这样经过拉丝、成形、爆口、粘接、引接、烤花、退火等工艺,成为水杯、茶具或烛台。

工艺玻璃制造以手工操作为主,成熟的技术工人需要多年的精心培养,主要以师徒形式传承。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河间已经拥有近5万人的玻璃制作手工艺人,为工艺玻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提升工艺玻璃产业政产学研的合作层次和设计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工艺玻璃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河间市决定从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题为“设计创新、引领未来”的“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

创意作品云集,众位专家高屋建瓴,平台更高,视野更远,首届设计创新大赛,给玻璃产业之光再添璀璨:征集到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件,多家企业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0余家高校在河间设立教学实践基地,部分机构有意在我市设立工艺玻璃艺术设计中心……

为了更好地做好“传帮带”,河间大力弘扬“匠人精神”,在工艺玻璃行业开展“十大工匠”评选活动,激发手工艺人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为培育优秀工匠厚植成长沃土。

今年,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将与首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同时举办,届时将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世界最顶尖的玻璃艺术家和国内业内最知名的玻璃艺术家齐聚我市,进行艺术交流和作品展示,将极大提升我市工艺玻璃产业在世界上的美誉度。

河间市科技局局长田秋良介绍,截至目前,已征集大赛作品0多件,灯工艺术节作品多件。这些作品除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单位、个人,同时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作品。与去年大赛相比,作品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征集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从分散加工到规模生产

产业集群再添新动能

日前,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尚德玻璃文创园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接下来的两个月,它还将被精心“打扮”一番,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中精彩亮相,迎接八方来客。

博物馆、主题酒店、大师工作室……文创园的“硬件”设施还会不断完善,不久的将来,走进这,您看到的将是玻璃与文化的浓缩与精华。

立足产业谋长远。围绕把河间打造成中国的“康宁镇”,打造成世界工艺玻璃生产研发设计中心,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河间市将继续不遗余力。

建立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推进国际工艺玻璃产业基地、尚德玻璃文创园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完成占地0亩的国际工艺玻璃产业基地(工艺玻璃小镇)规划设计,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围绕打造产业园区和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着力建好“三个基地”(仓储物流配送、包装设计印刷、电商品牌孵化)、“五个中心”(原材料交易、展览展示交易、研发设计、艺术创意、检验检测),继续举办好“一节一赛”(灯工艺术节、设计创新大赛),全力构建覆盖原材料采购、能源、科研、设计、生产、仓储物流、品牌营销、批发零售、人才培养等环节的专业化配套体系。

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水平。依托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国际灯工艺术节及明尚德清华美院教学实践和成果转化双基地等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中国工艺美协、河北工艺美协、清华美院、河北工艺美术学院等多家知名美术院所的合作,全面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增强玻璃产业持续发展动力。

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引导玻璃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积极与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等专业组织沟通联系,参与制定日用玻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扶持重点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和保护自主品牌,引进国内知名日用玻璃品牌,做好品牌文化营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主动承接京津玻璃产业转移和外溢,努力打造京津玻璃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积极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年内与山东力诺特玻、上海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达成合作,吸引更多高端项目和设计团队落户河间。

采访最后,在永华汇公司,不停接打电话的总经理魏庆永感慨地说:“去年我们公司参加了首届工艺玻璃设计大赛,虽然没得奖,但是长了很多见识。大赛以后,河间知名度骤升,每天都有客户找上门,现在我们每天的订单都忙不过来。今年,我们这些公司都憋足了劲儿搞研发设计,就想着在大赛上得个奖,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借势发展。”

编辑:张秀娟王建梅

编审:冯裕海

读者大礼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zd/14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