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新冠终于改名了。
昨天晚上,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简明扼要地指出两条。
1,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
2、将新冠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从年1月8日起执行。
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到底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甲类、什么是乙类。
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
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等。
简单地说,虽同为传染病,但危害等级甲乙丙。
像甲类中的鼠疫、霍乱这些传染病,一旦全面暴发起来,对人类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
所以,一旦发现这类传染病的传播苗头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比如封城、清零等。
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危害等级明显就要小很多。
但乙类中非典和肺炭疽,因对公共安全的危害程度直逼甲类,所以一直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管理办法,简称:“乙类甲管”。
年底,武汉暴发疫情。
新冠病毒被确认后,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因为其毒性过于强大,对肺部造成的伤害巨大,年1月20日国家将其划拨为乙类传染病,但由甲类代管。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新冠毒株经历多次变异,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BF.7毒株和BA.5毒株,相较于原始毒株毒性已减弱近倍,入侵肺部的概率已大大降低。
所以,国家适时调整了政策。
新冠肺炎正式改名为新冠感染,摘掉了肺炎的帽子,管理方法也从甲管撤回到了乙管。
这表示从官方意义上彻底地放开,从此我们与西方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这预示着我们的疫情要结束了吗?
疫情结束?当然不是。
或许,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12月7号新十条落地后,其实就已经算是放开了,只不过当时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很多人认为国家是在适时调整防疫政策,并不是真的要放开。
其实这话说得很可笑。
过去三年动辄封城不清零誓不罢休的情况下,到后来进行下去都步履维艰,政策放宽松后,想要回光返照根本不可能。
果不其然,新政策落地后,病毒的传播速度堪称惊人,超出了很多人的预估。
就拿我所在的县城来说,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流动人口,但就是这短短的半个月,整个县城几乎80%的人都已感染甚至阳康。
上上周的周末,街上冷清只剩下流浪的狗猫,但上周末,街上人多的像新冠没有出现过一样。
就医难、买药难成了大家公认的问题,但很多人认为再难也就这一波,忍过去了或许就没事了。
这想法或许有些天真了。
如果所有人都感染一遍疫情就结束了的话,国外早就没事了。
然而事实是两年前国外陆续宣布躺平放开,如今疫情还在继续。
很多人到现在已经感染了三四遍,最夸张的甚至已经感染了八次。
病毒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放开全阳就悄悄消失隐匿,而欧美国家这两年走的路,就是我们未来生活的真实演绎。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病毒一直在变异。
专家说,90%以上的人新冠痊愈后,至少半年内都不会再重复感染,这句话其实是有漏洞的。
严谨一点说,应该建立在感染同一变异毒株的情况下。
目前我们国内主要流行的两大毒株为BF.7毒株和BA.5毒株。
大家感染的都只是其中一种。
我们的身体感染BA.5毒株后,会迅速产生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屏障。
但BF.7毒株会不会绕过BA.5的免疫屏障,谁也不敢保证。
我们即将迎来春节,春节是整个地球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潮,到时候会不会引发全新的交叉传播潮,没人知道。
这还只是国内。
就国外而言,BF.7毒株和BA.5毒株几乎处于淘汰的局面,欧美国家的毒株目前至少领先中国两个大版本。
从11月份至今短短一个月,美国BA.5毒株已被名为BQ.1.1的毒株逐渐取代,就是我们耳熟的地狱犬毒株。
截至目前,该毒株在美国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席卷而开。
但地狱犬还没把其他毒株的空间都蚕食完,新的变异毒株XBB已经诞生。
而新毒株的发展势头之快令人咋舌,短短两周时间阳性已经达到了18.3%,已有蚕食地狱犬生存空间之势。
未来会怎样发展,无人知晓。
这些变异毒株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还没等到全民感染,就会被新的变异版本取代。
但这并不是说很多人可以侥幸逃过。
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民可能会同时感染上不同的变异毒株。
你躲过了这一代变异版本,或许就会在下一代变异版本上中枪。
在时间和空间的催生下,病毒在一直变异,一直传播下去。
这也是欧美躺平至今,疫情一直无法结束的原因。
如今我们从政策上实施了完全的放开,国外的变异毒株流入国内是迟早的事。
病毒在14亿人口器皿的发酵之下,会不会诞生新的变异版本,没有人知道。
但很大概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不要太过于乐观,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除了因病毒变异导致的反复感染外,还有一件事需要大家注意。
那就是新冠后遗症:“长新冠”。
很多人感染新冠后,基本都在7-10天左右恢复了正常。
但有一部分人,持续了几个月还是会有各种各样不舒服的症状。
世卫组织针对“长新冠”给出了定义:感染新冠病毒3个月后还有症状,并且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脑雾、呼吸困难和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是欧美总结出来的经验,如今我们放开全民感染后,相信也会在很多人身上得到印证。
比如我,今天已是阳了的第9天。
这些天每天早上醒来秋衣都是湿的,昨晚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直到现在我还是咳嗽、有痰,感觉肺功能很脆弱。
脑袋也很不清醒,整个人都处于混沌状态。
嗅觉也还没有回来,闻大部分东西都没味道。
疲劳就不用说了,跑步都做不到。
这些症状到底会持续多久,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
不过还好,我从事的是自媒体工作,不用太耗费体力,身边也随时有茶杯可以饮用热水。
那些从事户外工作、体力工作的人们,在面对“长新冠”症状时,只能咬着牙关硬上,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说这些症状都还可以接受,那下面这些恐怕难以释怀。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传播率的大幅度提高,超额的死亡率也在大幅度攀升。
相信各位也都看了近期的新闻,我国的院士、清华北大的老教授、明星们的父母去世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
从他们的消息中可以判断出老百姓中的老人死亡的情况。
因为感染新冠,很多身体吃不消的老人可能都熬不过这个春节。
很多地方的火葬场都处于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
我的一位朋友在我们当地的火葬场工作,他说今年冬天送去的老人数量是往年的3-5倍。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长新冠”都成了一种奢望,迎接他们的是长眠。
已经放开很久的国家和地区,早已过了感染高峰期,但他们仍有超额的死亡率。
年10月,新加坡超额死亡18%,中国台湾超额死亡13%,澳大利亚超额死亡21%,韩国超额死亡21%,中国香港超额死亡30%,美国超额死亡14%。
反复的感染,反复的后遗症,持续不断的超额死亡。
所以,不要太乐观了朋友们。
感染高峰期过去后,疫情并不会结束,但我们可以选择回归到正常生活。
只是要做好剧本重演的准备,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按下重启键。
至于新冠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没有人知道。
只有等,等病毒变异的一代比一代弱,什么时候变异出一个杀伤力连感冒都不如的版本。
到那时候,或许疫情才算真正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