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观点转载源于年7月28日养猪助手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流行特点是发病快、传播速度快、可引起猪急性死亡,也可传染人类。今天就请猪病通的执业兽医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猪丹毒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希望对猪友们有所帮助。
猪对丹毒杆菌非常敏感,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猪舍和饲养管理用具是主要传染源。人可通过伤口感染,所以在处理这种病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防护。
猪丹毒发病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情况,我国猪丹毒发生时以急性和亚急性为多,慢性型较少。急性败血型
此型最为常见,在流行初期,常有一两头猪无任何临床表现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和随之死亡。病猪体温高达42℃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寒战、喜卧、行走摇摆不稳。结膜潮红,有浆性分泌物。呕吐,初粪软或干燥,后腹泻。此时病猪如若不死,可在胸、腹、四肢内侧、耳、颈、背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皮肤红斑,指压褪色。病猪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如不及时治疗,多数病猪在2-3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亚急性型又叫疹块型。这是疾病经过较轻的一种,除上述一般病状外,以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体温较少超过42℃,病后1-2天,在背、胸、颈、腹侧及四肢的皮肤上,出现深红、黑紫色大小不等的疹块,其形状有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融合连成一大片,疹块部稍凸起,边缘红色,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有“打火印”之称。白猪容易见到,而黑猪不易看到,常屠宰刮毛后才被发现。随着疹块出现,体温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疹块逐渐消退,凸起部渐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痂,表面脱落而自愈。此型病程约10-12天,死亡率低。个别病例也有转为急性或慢性的。慢性型慢性病例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单独发生慢性心内膜炎的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时好时坏,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贫血,时有腹泻,体弱无力,不爱走动,驱赶跑动时呼吸困难,听诊时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亢进,有杂音;病猪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虚脱和死亡。重症者2-4周内死亡。患慢性关节炎病猪,主要侵害四肢关节,可见股关节、腕关节和跗关节发炎肿大,初热痛,跛行,行走步态僵硬,喜卧,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食欲也时好时坏,生长发育迟缓。猪丹毒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三方面,进行病原学检查可确诊。流行特点本病有一定季节性,以3-6月龄的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常为最急性经过,突然死亡1-2头,且大多为健壮猪,以后陆续发病或死亡,如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常可终止流行。青霉素治疗效果良好。临诊症状败血型猪丹毒,以体温升高达42℃以上,突然发病和死亡,皮肤红斑指压退色及呕吐等症状为特征。疹块型以病猪体表皮肤上出现典型疹块为主症。慢性病猪有心内膜炎及关节炎的相应临诊表现。病理变化有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切面结构不清。肾肿大,皮质部肾小球出血。胃底部及小肠(十二指肠及空肠前段)黏膜呈出血性炎症。皮肤上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红斑,似“花衣裳”外观;严重时整个猪体皮肤发红,有“大红袍”之称。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治疗措施1、青霉素对本病有特效,酸化阿莫西林因在普通阿莫西林基础上进行了酸化改良,效价高,抗耐药性好,为目前价廉质优的青霉素类产品。
2、每吨饲料添加10%酸化阿莫西林1-1.5公斤、50%卡巴匹林钙克、水溶电解多维g,全群治疗。
预防措施1、对本病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
(1)每吨饲料添加10%酸化阿莫西林0.5-1公斤、50%卡巴匹林钙-克;水溶电解多维g。
(2)全群用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
(2)全群用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活疫苗。
2、猪场发病后立即将病猪隔离治疗。
3、猪舍、饲槽、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应进行消毒。
小结猪丹毒之所以这几年又开始流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耐药性增强和猪丹毒疫苗使用不当。现在都注重病毒苗的应用,而忽略了细菌苗的使用,认为病毒病难治疗损失大,细菌病用抗生素效果好,殊不知对于猪丹毒来说,酸化阿莫西林和疫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而且成本低廉。建议大家在这个猪丹毒流行的季节还是可用一下酸化阿莫西林、卡巴匹林钙和细菌苗,可以降低经济损失。
预防、诊断、治疗猪丹毒你有好办法?点击右边蓝字写评论,说说你的高招!猪丹毒首选,强康生----酸化阿莫西林
快点扫码或长按上图或搜索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