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旁脓肿是肛门部常见的急诊,通常表现为肛门部肿胀、流脓、甚至发热,严重的出现尿储留,手术治疗是肛旁脓肿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肛旁脓肿手术后肛瘘发生率可以达到50%左右,对于深部的肛旁脓肿发生肛瘘的可能性可以达到80%,许多人不得不接受再次的手术。
为了降低肛旁脓肿手术后肛瘘的形成率,有些医生在肛旁脓肿切开引流的同时切开可疑的瘘管或者采用切割挂线切开瘘管及其附近的括约肌的所谓“肛旁脓肿根治性术”,但是在肛旁脓肿急性炎症期肛门括约肌处于水肿状态,所以术后发生肛门失禁的风险明显增加,有的人甚至导致了永久性的肛门失禁,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肛肠专科金黑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系统分析了肛旁脓肿发生的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三间隙引流术”,该手术在完全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基础上,充分切开了肛旁脓肿侵犯的粘膜下间隙、括约肌间隙和括约肌以外间隙,达到了治愈肛旁脓肿、减少肛瘘发生、同时又不损伤括约肌的作用。
金黑鹰教授研究小组经过4年的大量病例的研究,“三间隙引流术”后88%患者不发生肛瘘,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而对照组肛瘘形成率达到45%,说明“三间隙引流术”明显降低了肛旁脓肿手术后肛瘘的形成率,而采用了可疑瘘管切开或者切开挂线手术的患者,其发生肛瘘的几率与“三间隙引流术”疗效相当,但是有约30%出现轻到中度的肛门失禁,而且有6%患者发生严重肛门失禁,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
“三间隙引流术”在肛旁脓肿文章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国际肛肠年会上发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金黑鹰教授主任医师
专长:肛门部复杂疑难疾病如高位肛瘘、骶前囊肿、高位直肠瘘、盆腔和骶前肿瘤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和脓肿全括约肌保留手术如LIFT和三间隙引流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早期结直肠肿瘤内镜手术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遗传性大肠癌遗传咨询和全结肠切除回肠储袋手术;功能性便秘的规范化治疗,肛门失禁的外科治疗,炎症型肠病的外科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和皮瓣成形手术。
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副主任、肛肠外科专业组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委员、中国肛肠创新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创办《ChineseApproachforDifficultDisease》(cadd.iudd.org)、《NewApproachesCombatingAgingandCancer》(naca.iudd.org)担任中方主编。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偏方治疗白癜风北京市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