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也就是说人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而使尿酸代谢失调,血尿酸过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等处,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变形等症状。
痛风易侵害部位
痛风患者往往会在深夜出现关节呈撕裂样、刀割样的疼痛,常伴红肿,严重时影响走路。首次发作以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与脚掌连接的关节)最常见,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等也会受累。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风反复发作,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皮下、关节腔内,会形成痛风石,造成关节畸形。“尿酸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如果尿液是酸性环境,过多的尿酸排泄容易形成结晶,继而形成尿路结石。更严重的是,尿酸盐长期沉积在肾脏实质里,会造成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
当检查时,发现尿酸高,别着急,首先要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首先,要分析饮食习惯,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就要减少海产品摄入,如鱼类、贝类等要少吃;如果肉食吃得多,就要少吃肉,多摄入低嘌呤的蔬菜。其次,要评估体重指数,如果超重要积极减肥。最后,要考虑是否有遗传因素,即家族中有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有遗传因素的人代谢功能可能会有缺陷,比如缺乏一个代谢尿酸的关键酶,这类人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多需药物治疗。
二、血尿酸生成与代谢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毫克,每天新生成约毫克,同时排泄掉毫克,处于平衡的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滞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公升,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导致痛风发病。
血中尿酸全部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肾小球腔内,然后50%重吸收的尿酸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肾小管腔内,在近曲小管直段又有40%~44%被重吸收,只有6%~10%尿酸排出。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速度较恒定。体液中尿酸含量变化,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体内代谢、免疫等机能的状况。
三、病理病因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能量供应、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构成核苷酸的物质基础,核酸为生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核酸则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嘌呤是核酸代谢的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因此并非是嘌呤、尿酸导致的痛风,准确地说是核酸、嘌呤、尿酸等物质的代谢紊乱才是痛风的病理实质。
人类缺乏尿酸酶,因此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3的尿酸在肠道细菌降解处理,2/3以原型经肾排泄。
引起血尿酸过高的原因:进食含有过多嘌呤成份的食品,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身体未能将嘌呤进一步代谢成为可以从肾脏中经尿液排出之排泄物。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如果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结晶释出,那便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出现过敏而造成炎症。如果血中尿酸浓度长期高于这个饱和点,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
引起痛风的诱因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吹收水份,使血浓度加强,使到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炎症,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因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结论:“太监不会得到痛风,女人在更年期以后才会得到痛风,年轻男性除非荒淫无度才会得到痛风。”
持续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肾脏尿酸盐清除率下降,尤其在接受长期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原发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晶体沉积和急性痛风发作的机会就越大。然而,仍有很多高尿酸血症的人并未发生痛风。
痛风病因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根据最新统计,痛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20比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
女性痛风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如果是遗传之痛风病患者,因为代谢不全的关系,多数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症。
男性易患痛风病的原因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
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关键是自己控制饮食,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鱼等酸性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体内尿酸排泄。告诫痛风患者:男人不要酗酒,荤腥不要过量。一旦诊断为痛风病,肉、鱼、海鲜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还要下决心戒酒。
四、痛风分类
1、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2、排泄减少型: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五、疾病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2.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老年人多见,膝关节最易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3.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鉴别。
4.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症状,易误以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且关节痛往往不明显。
5.其他: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六、痛风的并发症
病程较长的患者有1/3左右可发生肾脏并发症。肾损害有3种形式:一是尿酸盐肾病,由于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积所致;二是肾尿酸结石,原发性痛风者肾尿酸结石占20%~25%;三是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沉积于肾小管,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1、尿酸性肾石病有10%~25%的痛风患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细小的泥沙样结石容易随尿液排出,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较大的结石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并发尿路感染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腰痛。
2、痛风性肾病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蛋白尿。一般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转变为持续性,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张尿等。晚期则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不全时,尿酸的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故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很难判断其高尿酸血症与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内,引起尿路梗阻,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4、高甘油三酯血症约75%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主要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的第Ⅳ型,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而胆固醇水平是正常的。除了饮食、肥胖、饮酒影响痛风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
5、痛风与心脑血管病痛风患者中25%~50%有高血压;在未进行治疗和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并发高尿酸血症者分别为1/3与2/3。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限制饮食,饮酒,减轻体重,正确治疗原有疾病,可得到较好控制。
6、痛风与糖尿病痛风伴发2型糖尿病屡有报告。如上所述,这可能是由于肥胖、饮食及饮酒等是它们的共同诱因有关,而并非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在预防治疗及预后中则有密切关系。
Prigent等报道Polynesia的Tahiti岛的高尿酸血症与诸因素的关系,发现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占43%,26%伴发糖尿病,19.5%同时伴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胆固醇则是正常的。
Wirth认为,肥胖、Ⅱ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血症、高血压病和痛风是一组常并存的代谢综合征。这是因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糖、脂质、嘌呤等代谢紊乱。只要降低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改变饮食习惯,即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七、应对措施
根据尿酸产生的机理,我们反过来推导:要防治好痛风就要减少尿酸的产生,要减少尿酸的产生就要减少体内的嘌呤,减少体内的嘌呤就要减少核酸的氧化分解,和嘌呤的摄入,同时加强尿酸的排除。因此措施就是:
1、防止细胞内核酸的氧化分解:这是重头戏,主要的方法就是长期服用一些抗核酸氧化的物质,比如说虾青素、花青素之类。做好了这条就可以减少80%的内源性嘌呤的产生。
2、尿酸高(痛风)饮食控制:饮食是尿酸高(痛风)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来源,尿酸主要是从饮食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对高尿酸血症而言,内源性代谢紊乱比外源性因素更重要。如果血尿酸高,嘌呤高,痛风就形成了一个反应链。因此得了血尿酸高(痛风)不能吃什么和能吃什么就相当重要,患者必须在.尿酸高(痛风)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尿酸高(痛风)饮食的问题。
3、促进尿酸的排泄:适度碱化尿液(碱性食物或降酸茶),以促进尿酸排泄等。
4、
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疾病。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在抑制尿酸高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花青素的天然植物来降尿酸,因为有些降尿酸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造成了对身体的2次伤害。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