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后妇产科医生,工作46年,县城一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20/4773124.html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叶奶奶,出生于30年代,四川宜宾人,妇产科医生,现已退休,在广东清远养老。

17岁的豆蔻少女,还不知未来在何方,就喊着:“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口号,来到了贵州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从此扎根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为该县医疗事业奉献了一生。

(精神矍铄的我)

我年7月出生,童年成长在旧社会。父亲是当地做小生意的文化人,家里生活还算殷实。家中有兄妹五个,我是老小。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就是父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年,我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十几个青春少女,从四川宜宾市来到了贵州省贵阳市就读医科学校,进修妇产学科。

记得临别时父母依依不舍,我还宽慰他们,毕了业我会回来的。然而两年后,我却被分配到了贵州省偏远落后的龙里县,从此与农村医疗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全县十几个乡镇我都深入走过,特别是80年代计划生育时期,村村寨寨都有我的足迹。

这里也成为了我人生的舞台,县里的妇幼保健站、医院的妇产科、各乡镇卫生院我都去工作过。

(结婚生子扎根贫困山区)

当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好与坏之分,也没有城镇农村之别,一门心思只有工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50年代,我们这代人的工作态度就是,坚决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说去哪就去哪。

当时特别流行一句话: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我们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庄严的话语。

贵州的贫穷,虽然早有耳闻,但是乡下的贫困生活,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县医院竟然没有像样的医疗设备,甚至连病床都没几张。

这里的县城很小,就一条马路,一根烟的功夫就能走完全城。但是这里的农村很散很远,而且都在深山里,医疗队上山下乡送医送药,几乎没有交通工具,大多时候靠步行。

(山区里白衣天使)

第一次随医疗队下乡时,走到半路就又饿又累了,还是老同志有经验,包里都装一点吃的,几个火烧土豆进肚,精神又来了,这才又跟着大家翻山越岭。

有一次我发着烧也坚持下乡,结果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还好有一位老乡骑单车经过,见我是医生就载我进村了。谁知进村后,自己却病倒了,一直昏睡了两天,后来还是公社卫生院把我接走了。

那个时候,觉得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内心就会很不安。也感恩老乡们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爱戴,关键时刻总会给予很多支持和帮助。

眨眼间,我在此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有时候回想起来,真没想明白,当年为什么能坚持下来,这里的条件比起家乡真是差得太远了。

(我和老伴相濡以沫几十载)

如果说当时还尚有一丝犹豫,那么爱情就是让我彻底扎根于此的最大动力。丈夫是贵州人,也是一位热血青年,是从别的县来到该县农业局来工作的。

后来我们因能力出众,双双成为了单位的年轻骨干,共同的志向与爱好,让我们很快成为了恋人,并于年秋天结了婚。

婚后我们有了三个儿子,作为职业女性,我将会付出更多,不但工作不能拉下,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

好在丈夫体贴又顾家,他比我年长8岁,总说我还是一个小姑娘,我也因此得到他很多包容和宠爱。

他特别支持我的工作,这点是我的福气。多年来丈夫把家和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工作和家务交织在一起,也没有让我感到手脚忙乱,生活一直以来都井然有序。

(一生热爱医疗事业)

年,正是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在忍饥挨饿,贫困山区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

我们家最大问题是,大人孩子都吃不饱,家里的吃喝拉撒成了难题。又是丈夫挺身而出,担起了家里的一切,安排好孩子们的每一餐,让我好好给病人看病。

想想那时候真是苦啊!国家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刻,药品和相关物资严重不足,医疗设备更是奇缺,看病完全凭经验。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临床经验不足,遇到问题只有求助于书本,或直接到省城医学院请教我的老师。有时一整天都忍着饥饿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然后再总结经验。

经验慢慢丰富起来时,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医院也成了重灾区,医生遭到排挤,我也被沉到了最底层。那时吃过的苦,真的不堪回首,大雪天翻山越岭,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在山区工作三十年,受到当地政府奖励)

吃苦是其次,农村的医疗工作是真难干,缺医少药不说,病人还不配合。农村妇女大多没有妇科保健意识,得病也羞于启齿,患妇科顽症的村妇很多,有的甚至已经癌变,后果十分严重。

有个病人因受病痛折磨,30岁的女人,看起来就像50岁的老太婆。因长期患妇科炎症,导致两侧输卵管堵塞,一直怀不上孩子,我叫她住院治病,她却宁愿相信迷信。

我很心疼她,又气愤她的愚昧,于是往返她家多次,费尽口舌说服她及家人,终于他们答应来试试。

可喜的是,接受手术不到一年,就怀上了孩子。从此,我得了个“送子观音”的称号。

(热爱事业也热爱生活)

后来我发现农村存在很多医疗卫生问题,因为没有科学接生条件,很多妇女落下了各种病。所以就打算在村里培训接生员,可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很难贯彻下去。

因为这里有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生孩子本就有很多风俗,如布衣族妇女不能在正房里生产,要到柴房或猪牛圈去生。因为血腥不能脏了正房,更不要说把产妇交给不认识的人接生。

在农村没有一点医学常识的接生婆,反而很受欢迎,产妇如是顺产则万事大吉,一旦遇到难产,大人小孩都难保住。

有一次就遇见一位产妇难产,当时情况危急,必须手术。可是条件简陋,最后是打着手电筒做的手术。其实这样做风险很大,一旦有什么闪失,责任就是我的。

(手术台上一把刀,舞台上也能指挥)

所以同事们也都叫我叶大胆,就是因为我敢给病人治疗,也敢承担责任,更敢在简陋的手术台上充当第一把刀。

也因大胆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临床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的老师是贵州省医学界有名的妇产科医生,而她就是我的坚强后盾,有什么难题我都会随时请教,大胆的底气也是来源于此。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我的医疗事业,也拯救了不少受病痛折磨的农村妇女。

年初,我被调到县医院的妇产科,并担起了科室主任的重担。那时,我带头坚持每天查房,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例外,正因如此,也避免了很多医疗纠纷。

(哥哥姐姐到广东来看我)

从医几十年来,我很明白病人的需要。我们医生的天职,就是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真心诚意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我面对的病人大多来自农村,有的来看病都没钱,我不忍心放任不管,就只好先给他们垫上。

过年时,有的病人不能回家,我就从家里给她们端来年夜饭,病人很感动,心情一好,也有利于病情恢复。

而我也觉得能帮助到在病痛中挣扎的病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

纯朴的农村人最晓得知恩图报,每到赶集的日子,就有病人走好几十里路提着挂面,或拿一点红薯、土豆来看我。往往这时,我就把他们带回家吃顿中午饭,再从家里拿些吃的穿的给他们带回去。

(分别70年的老同学相见)

家里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也理解我的做法。丈夫说我这人心太好,善良得没了自我,不知道做医生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好还是不好。

在龙里县这个小县城,我很快成了“大名人”,大到县里的领导干部,小到街边补皮鞋的小哥都认得我。

从医院到我家十五分钟的路程,每天不论中午或下午下班,一路上都要遇见好多人和我打招呼。有的直接把东西往我包里塞,有的则拉着我询问自己遇到的病症,一个小时我都走不到家。

我们县城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毫不夸张地说,有一半都是我接生的。在这个小县城里,像我这样的妇产主治医生不多,产妇生产时很紧张,往往都希望我能到场。

(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只要看到我,她们心里的紧张情绪就会放松很多,害怕心理也会减轻不少,自然产程就顺利,大人孩子也能少受些罪。

新生儿的护理,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处理,我更是产妇及家属信任的第一人选。

因此,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哪家医院,我在岗位上他们就会很放心,我不在的话,有的家属甚至会去家里专门来请我。家里人说我像个接生婆,哪里是妇产科主任。

年,我的思想有了情绪波动。我医术不错,工作成绩也突出,病人们更是争相称赞。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医院技术人才济济,讲的是文凭、学术,自然不会把病人的好评当做职称的评审条件。

(离别家乡七十年,回来看看)

我无言以对,只能一次次与职称失之交臂。当时我还不在乎这些,到后来才知道吃了大亏,身为科室主任,没有职称是难以服人的。

家里人说我心大,视医院为家,把病人当亲人,可有的单位领导却总是视而不见,甚至有同事讽刺我,说我干劲冲天,业务却一般,整天瞎忙,还抓不住重点。

我从不与之一般见识,信守仁者为医,乐在为病人解除痛苦。45年的医务生涯,不说别的,在职业的熏陶下,我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凡事不与人计较,把钱财和名利看得很淡,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我不仅上得了手术台,还拿得起指挥棒。平时喜欢参加单位的文体活动,县里的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总少不了我的合唱指挥。

(我和侄子)

大高个往台上一站,气势恢宏的指挥很受欢迎,手起高歌冲云宵,手落低调如潺潺流水,台下掌声不断。

我还是妇女代表,多次被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年,县委县政府,给在该县工作30年以上的知识分子颁发“扎根山区奖”时,颁奖领导拉着我的手说:你们医务工作者最辛苦,谢谢你们!

一声谢谢,一句肯定,让扎根于此的我,感动不已。

生活中,我也尽力为丈夫排扰解难。当年小叔子早逝,丢下弟媳和四个尚未成人的孩子,我就把两个侄女带回家来抚养。四岁就来到我家的小侄女,后来还考上重点大学。

(回到贵州龙里县避暑,侄儿侄女们细心照顾)

农村的弟媳和两个侄儿生活困难,我也一直不间断地掏钱救济,相当于养了七个孩子,生活指数急剧下降,但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不仅收获了最宝贵的亲情,还为孩子们树立起了正确的三观。

年7月我该退休了,离开我热爱一生,奋斗一生的医务工作,心里有着太多不舍。看着医院,也有了像模像样的设备,感觉自己见证了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当时我有条件开私人诊所,就决定再开几年诊所,这里又成了我与病人打交道的平台。

丈夫说我医生的本性难改,到我诊所看病的人大多来自农村,兜里没几个钱,我又动了恻隐之心,免费医治,还送药送吃的。没几年,丈夫和儿子们就说,诊所别开了,辛劳了一辈子,该退下来好好休息了。

(走出去游山玩水)

于是年初,我彻底退出了医务舞台,和丈夫来到广东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也算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旅程。

只是没几年,丈夫就生病了,肺气肿很严重,年还被贵州省医院判了“死刑”。

在我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病出现了奇迹,因为医生说根据其病症,他起码多活了四五年。当时也是怕儿子媳妇们分心,就独自大包大揽了,从饮食到心情,都给予了最好的照顾。

回忆起我们相濡以沫的一生,他给过我那么多包容与宠爱,我又怎么舍得他离去?好想让他再陪我走过暮年的一程又一程,只是年,他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

(春天出门去赏花,心里很惬意)

丈夫走后,我很失落,好在喜欢文艺,渐渐也驱走了落寞。平时爱唱歌,儿子就给我买最好的麦克风,竟唱坏了好几个。

为了有个好身体,也会去跑步锻炼,后来弹琴、追剧、打麻将,都成了我晚年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把儿女们聚在一起热闹一下,如今儿子媳妇也都退休了,时常过来陪陪我。

不过我身体很硬朗,不需要特殊照顾,而且每次还会亲自下厨,做一桌川黔合并的家乡菜,体验着家人团聚的快乐。

或许凡事都有因果,我抚养长大的侄儿侄女们,如今对我的关爱犹如亲生孩子。每年从广东回贵州避暑时,他们都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让我的晚年更加幸福了。

(陪六十多岁的儿子出去采风)

今年我已迈进88岁高龄,屈指一算,离别家乡已经70年了,以前由于工作忙,回去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去年三个儿子和媳妇,带我回了老家一趟,但是那里早已物是人非,至亲已不在,城市变化也很大,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如今在广东清远,隔壁住着二儿子,时刻关心着我,却又不会干扰我的独立生活。我想有儿子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我就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媳妇、侄女都是我的亲亲小棉袄。我很满足现在儿孙满堂的热闹,曾孙们奶声奶气地叫我祖祖时,真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人。

乐观是我最基本的生活态度,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也有不少毛病,但当了几十年医生,自己还是可以照顾自己的。

(我幸福的大家庭)

一直觉得,应该给晚辈们带去福分,尽量少给他们增添麻烦。现今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长辈,养好自己的精气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生活很难,但勇敢的人从不言败,所以活成了自己的盖世英雄。请记住,无论处于多么严酷的环境,心都不应被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人生好坏取决于心态,喜欢就去争取,得到就要珍惜,错过的就忘记,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zz/164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