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试试最新的分享键
秋天来了,也是最容易感冒发烧的季节,用小儿推拿是可以退热的,操作又方便,退热的穴位——天河水!动不动给孩子吃药打针是没有好处的,不妨试试少儿推拿,绿色环保,还安全。
1
天河水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
作用:
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
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不适用情况:
①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②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③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④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⑤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清天河水和退六腑这些穴位,名字的本身就已经袒露了它的作用。清天河水,顾名思义是清散水湿,本身的属性是微凉,因此主要用于风寒引起的发热,具有解表发汗、利小便的作用。所以,如果是食滞、大便不通引起的发热,清天河水就不一定那么有优势了。
而清天河水还可以清上焦之热。
如果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胸部以上就是上焦。天河水的位置刚好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位置,如果把心比作君主,那心包就是君主的私人秘书,它除了管着自己的领地(经络循行的地方),还给君主代办其他事务,管着上焦。所以胸闷烦热啊、口舌生疮啊、弄舌啊这些事情,可以找君主的秘书——心包经解决。
所以清天河水实际上也包含着逆推心包经,起到了泻心火的作用,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咽痛、弄舌等等,都是上焦有热的表现,清天河水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
六腑穴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
退六腑也是大名鼎鼎的退热手法。
作用:
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离心推—次。
胃、大肠、小肠、三焦、胆统称为六腑,它们负责消化、吸收、排泄的工作,所以如果腑气不通、胃肠积热,孩子便会出现高热、口臭、口渴咽干、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腻等症状,这时候使用退六腑通降腑气就比较合适。
退六腑是一个非常寒凉的穴位,对于一些阳气不足的孩子就不适用了。有时候家长怕退六腑太过而伤了孩子的阳气,不敢使用退六腑,你可以用退六腑与推三关“三比一”的比例搭配使用。
3
脊柱
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一说捏脊,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推脊就相对鲜为人知了。
推脊的方向与捏脊相反,是从上往下在脊柱上做直推法(如图),力度以舒适为宜。在这条脊柱上行走的经脉叫督脉,它的行走路线是沿着脊柱往上走的,管着全身的阳气,所以捏脊可以振奋阳气,而推脊逆督脉而行,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这叫“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所以推脊,适用于表现为高热、烦躁、口渴咽干、便秘、舌红苔黄的实热证的小朋友,对于表现出舌淡、精神萎靡、脉细弱等虚证的小朋友就不合适了,因为正气不足,不但不能杀敌一百,还要自损三千。
手法轻重要注意:
小儿推拿要临床正确使用轻重手法,必须注意四方面:
1、推拿手法力度本身有轻重之异;
2、不同病儿个体对手法的耐受性不同;
3、不同的疾病需要轻重不同的手法;
4、随着治疗的深入、病情的变化,即使同一病儿手法的轻重也应不同。这样才能使手法轻重,“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