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牙体、牙髓病变。由于龋洞发展到较深的程度就会有冷、热等刺激性疼痛,此时不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到牙髓炎症,引起自发性疼痛,到医院就诊,那么晚上就会疼得睡不着觉了!待到急性炎症期过后,疼痛症状就会减轻直到消失,但不要以为炎症会就此消失了,其实炎症不但侵蚀牙体内的牙髓并且发展到牙周组织,炎症渗入牙槽骨引起牙槽骨吸收,到达牙龈形成瘘孔,由此流出白色脓液,医院做更复杂的治疗,不然,牙齿非拔不可。第二种是牙周病变引起来的。常见的有因为食物嵌塞引起来的牙龈炎、冠周炎,此时只需清理干净嵌塞的食物,敷以消炎、止痛、安抚牙龈的药物就可以了;也有因不注意牙周卫生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直至牙齿松动、脱落,随之而来的表现为: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疼痛,以但刺激解除疼痛也就消失了,到了此时治疗就比较麻烦了。更有因重度牙周病形成的深牙周袋内病菌滋生,感染至牙根尖,造成牙髓的逆行性感染形成牙髓炎,这就需进行牙体—牙周的综合性治疗
·引起牙髓炎的原因有细菌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特发性因素·
·牙髓组织位于牙髓腔中,通过狭窄的根尖孔使牙髓与机体的其它部分相联系,除根尖孔外牙髓被坚硬的牙本质壁所包围,所以发炎时不易建立引流,使炎性渗出物积聚,而牙本质壁缺乏弹性,限制了炎性组织的膨胀,髓腔内压增高,感染极易扩散至全牙髓,而增高的髓腔内压力,压迫神经而产生剧烈的疼痛,所以一旦穿通髓腔,压力下降,疼痛便会骤减。
·细菌因素:牙髓炎可以说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细菌是牙髓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引起牙髓感染的途径有经牙体感染、牙周感染和血源感染三个方面。龋病、外伤性牙折及钻磨牙体时意外露髓、楔状缺损露髓、老年人严重磨耗露髓、畸形中央尖折断或磨损露髓、畸形舌侧窝或畸形舌侧沟的底部无牙釉质覆盖时、牙隐裂深达髓腔时细菌均可直接感染暴露的牙髓,如覆盖于牙髓组织上的牙本质很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穿过牙本质小管到达髓腔而引起牙髓感染;细菌通过牙周组织也可由牙周袋到根尖,通过根尖孔进入牙髓腔引起逆行性感染,这种经由牙周感染牙髓所引起的牙髓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通过血源感染引起牙髓炎十分少见。物理因素:急性牙齿外伤,如交通事故、运动竞技、暴力斗殴使牙齿受到猛烈撞击或进食中突然咀嚼到硬物,以及医疗工作中的意外,如进行牙列矫治时用力过猛、移动牙齿过快、拔牙时误伤邻牙根周、刮治深的牙周袋时损伤根尖血管等引起的机械性创伤,创伤性咬合、充填物或其他修复体过高引起的慢性咬创伤牙合等机械性创伤。化学因素:极端的温度刺激,如高速、持续的钻磨牙齿,银汞合金充填深洞时未垫底,外界反复的温度刺激及少见的电流刺激。特发性因素:牙内吸收、牙外吸收可以引起一些原因不明的牙髓病变。
·牙髓炎的发病原因:牙髓位干牙齿的中心位置,外层由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包绕着,仅在很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联系;牙髓的神经来自三叉神经,髓腔内的神经纤维应激阈值较低,它对压力的感受性较强,而且牙髓组织本身的组织压本来就比其他器官的组织压高。当牙髓发炎时先是动脉血管扩张、充血,造成牙髓腔中的内压增高,使根尖孔处的静脉受到压迫,导致静脉淤血,从而使渗出液聚集,因通过狭小的很尖孔与外部联系,使引流不畅,供血不良,因而造成牙髓的营养障碍,可引起牙髓坏死。坏死组织又释放出更多的致炎产物,使更多的血管渗出增加,髓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加之牙髓被封闭在无弹性的硬质腔中,即由于牙髓组织的四周为坚实的牙体组织,髓腔的空间容量是恒定的,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增高的压力压迫牙髓神经,就会产生剧烈疼痛,随着牙髓腔内压力的增加,疼痛进一步加重,因而这种疼痛确实是难以忍受的,多数患者都有牙疼简起来痛苦万分的切身经历。
·牙髓炎俗称牙神经痛。表现为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的性质有以下特点: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间歇性发作,在无外界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患牙发生剧烈疼痛,早期疼痛发作时间短,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病情发展,晚期则疼痛发作时间长,缓解时间较短,乃至最后无缓解期;夜间疼痛比白天重,特别是平卧时更显著;早期冷、热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晚期冷刺激不但不激发疼痛,反而使疼痛暂时缓解,故临床常见患者口含冷水或吸冷气以减轻疼痛,民间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就是指急性牙髓炎晚期(化脓期)的症状;再者,疼痛不能定位,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向同侧上、下颌牙齿及临近部位放射,患者常不能指出病牙的准确位置。
·患牙髓炎时疼痛是最主要的表现。在牙髓炎的早期,每当牙齿受到冷、热刺激时便产生较明显的疼痛,但不十分严重,每次疼痛持续的时间较短,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如果牙髓的病变继续发展,其症状可明显加重,患牙开始出现自发痛,骤然的温度变化或触压刺激可以诱发较长时间的疼痛。牙痛在夜间发作频繁或持续疼痛并较白天剧烈,平卧时加重,坐起后可有所缓解。疼痛时常不能分辨出病牙的具体位置,常感患侧一大片牙甚至半侧头部都疼痛,在牙髓炎的早期遇凉水刺激时可导致或加重疼痛,而到后期发生化脓性牙髓炎或牙髓坏疽时,口含凉水则可缓解疼痛
·牙髓炎的临床表现:1.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具有下列特点:①自发性阵发性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加剧疼痛;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2.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见牙冠有充填体存在,或有深牙周袋。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4.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症状要持续一段时间。进行牙髓活力电测验时,患牙在早期炎症阶段,其反应性增强;晚期炎症则表现为迟钝。5.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牙髓炎牙齿的牙髓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结缔组织)发炎称牙髓炎。深龋的进一步发展超过牙髓耐受的温度及化学刺激、外伤、牙周病等均能引起牙髓炎,牙髓炎有不同的分型,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急性化脓性牙髓炎造成的强烈疼痛。
[临床表现]急性牙髓炎时牙齿有阵发性、放射性尖锐疼痛,夜间加重,令人难以忍受。牙髓炎早期,疼痛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到了炎症晚期,疼痛时间长,间歇时间短,疼痛可放射到同侧的面部及耳颈部。每当牙齿遇冷热刺激时,可激发或加剧疼痛,当整个牙髓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剧烈的疼痛变为持续性痛。1.自发性阵发疼痛夜间加重:牙髓发炎时产生剧痛,疼一阵停一阵,早期疼痛时间短,晚期疼痛时间长,夜间疼痛比白天剧烈。2.冷热刺激加重疼痛:冷热刺激可引起或加重疼痛,早期遇冷刺激疼痛明显,晚期遇热刺激疼痛明显。3,疼痛不定位、放射痛:因牙髓炎疼痛沿三叉神经区域放射,患者说不清患牙位置,表现出患侧疼痛。牙髓炎晚期疼痛变为持续性跳痛,有根尖激惹症状,可出现叩痛。
牙髓炎的分类:
(1)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种病变较轻的牙髓炎,相当于“牙髓充血”。当牙髓受到温度刺激时,产生短暂、尖锐的疼痛,当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临床检查时,去尽龋坏组织,无穿髓孔;牙髓电测器检查,反应与正常牙相同或稍高,冷刺激试验产生疼痛,刺激一去除疼痛立即消失。其主要特点是:无自发痛史,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治疗可复性牙髓炎的原则:去除刺激,消除炎症。在去除龋坏组织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暂时封闭窝洞,待无症状后按深龋处理。
(2)不可复性牙髓炎包括急性、慢性、逆行性牙髓炎,临床上很难从炎症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加以区分,而治疗上都需去除牙髓来消除病变,但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3)急性牙髓炎:可由可复性牙髓炎发展而来,可为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疼痛剧烈。表现为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发作或剧痛,有放散性,多不能自己确定牙位,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温度刺激可引起或加剧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能患牙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体温而遇冷水疼痛缓解(化脓性牙髓炎),可查到深的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患牙可有轻叩痛。治疗首先要开放髓腔、止痛,再选用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干髓术等。
(4)慢性牙髓炎:多为龋病所致,没有剧烈的自发性痛,有时有轻微的钝痛,有较长时间的冷热刺激痛史,去除刺激后要较长时间疼痛才能逐渐消失,多可以自行定位,患牙可有轻微咬合痛或叩痛;可查到深的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可有敏感的露髓孔(溃疡性牙髓炎),或无露髓孔(闭锁性牙髓炎),或在露髓孔处有突出的牙髓息肉(增生性牙髓炎);温度测试反应不一,多对热敏感或有迟缓性反应痛。治疗可选用开髓术、根管治疗术、塑化术、干髓术。
(5)逆行性牙髓炎:是牙周病患牙的牙周组织破坏后,感染通过侧、副根管或根尖孔进入牙髓引起的牙髓炎症。患牙伴有严重的牙周病,同时表现出牙周炎、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多种特性。有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对冷、热刺激敏感或有放散痛等急性牙髓炎的表现;也可表现为牙齿钝痛、胀痛,无明显自发痛,对冷、热刺激敏感等慢性牙髓炎的症状;检查可见深的牙周袋,或创伤性咬合,牙齿松动、00叩痛;X线片示根尖周牙槽骨吸收。治疗可选用开髓术、根管治疗术。
·龋齿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龋齿治疗不及时,多发展为牙髓炎,进而发展成根尖炎。急性牙髓炎和根尖炎都表现为剧烈的疼痛,是口腔科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急性根尖炎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炎两种。
(1)急性浆液性根尖炎症状是:患牙感到不舒服,发木,有浮出感觉。咬合时,患牙首先与对颌的牙齿接触。这种木胀和浮出感觉是由于根尖部牙周膜充血、水肿,使根尖部组织体积膨胀而表现的症状。这时病人若将牙齿咬紧会感到稍微舒服。随着根尖部炎症渗出物逐渐增多,患牙浮出与伸长的感觉也逐渐加重。轻微的叩诊与咀嚼压力便会引起严重的疼痛,病人不敢对咬。这种疼痛的性质是自发性、持续性的,而且一般呈局限性的,不反射到颌上的牙齿,所以患者可以明确地指出患牙。
(2)急性化脓性根尖炎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根尖脓肿。脓液局限在根尖部,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跳痛,疼痛较剧,患牙叩、触痛明显,根尖部肿胀不明显,扪压之痛重。
②骨膜下脓肿。自觉疼痛加剧,肿胀也较以前明显,根尖部移行沟变平,晚期可扪及深部波动感。相应面部出现反应性水肿。
③粘膜下脓肿。肿胀和波动感比骨膜下脓肿更明显,但疼痛却比以前轻。
急性牙槽脓肿的患者常伴有全身不适、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虫牙或牙体有缺损,导致牙髓炎,炎症没有及时控制发展到根尖周围导致的根尖炎,感染明显的时候会通过牙龈来排异这些感染(长瘘管,牙龈上有的开口叫瘘管开口),把感染性的东西排出之后瘘管开口又会关闭,等感染性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重新形成瘘管开口。如此反复。一旦发生根尖炎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大概过程就是把被感染的牙体和牙彻底清除,进行药物性的根管消毒,最后把牙根里面的根管和髓腔严密充填上。
·开髓止疼:开髓减压是应急处理的原则,髓腔压力减轻后,炎症渗出物得以引流,可很快减轻或消失,开髓后可在洞内放一浸有镇痛剂(如丁香油)的小棉球,以达到持久止痛的目的,井可隔绝外界直接加于暴露的牙髓表面刺激。·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的鉴别:二者的感染来源和炎症扩散途径不同,牙周脓肿感染来源于牙周袋,牙体一般无龋,脓肿局限于牙周袋壁,较近龈缘,疼痛相对较轻,牙髓多有活力。牙周脓肿3、4天可自行溃破,x线片示牙槽骨培有破坏。牙槽脓肿感染来源于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牙体有龋、修复体或非龋疾病,脓肿范围较弥散.位于龈颊沟附近,疼痛相对较重,牙髓无活力,无牙周袋。牙槽脓肿需5。6天,脓液才能从根尖周溶解破坏牙槽骨,向粘膜排出。x线片示息牙根尖周可有骨质破坏,但病变早期骨质破坏可不明显。·有时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容易混淆。如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根尖周炎症可向牙龄沟内徘脓;长期存在的深牙周袋中的感染可逆行性引起牙强坏死;牙周炎症兼有殆刨伤时,既可形成窄而深的牙周袋,又可影响根尖孔区的血运而致牙髓坏死;有的牙周脓肿可以范围较大,波及龈颊沟移行处,或因脓肿张力较大,探诊时疼痛严重,使牙周袋不易发现,易被误诊为牙槽脓肿:有些隐性牙槽脓肿形成的接口靠近龈缘,易误诊为牙周脓肿。总之,二者的鉴别诊断应依靠仔细地询问病史、对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检查以及x线片的综合分析
※牙髓炎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时疼痛明显,而改用温水便觉得没那么痛;还有一些病人在吃饭喝热汤时也觉得痛,要等汤放凉了才能喝;如果继续发展,有的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痛起来,特别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觉后,会痛得更厉害,甚至影响睡眠。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痛”。牙髓炎的炎症部位在牙齿中央的牙髓腔,药物要通过细小的根尖孔才能到达,可以说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彻底治疗牙髓炎,所以牙髓炎“无药可治”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牙髓炎病人牙痛时病急乱投医,那些不专业的医生随便开点抗生素给病人用,结果完全不起作用。对于牙髓炎造成的疼痛,止痛药有一定的作用,而当疼痛剧烈时,止痛药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像“牙痛丸”一类的局部止痛药在疼痛轻微时可能有效,但并非好办法。当发生牙髓炎时,最好是找牙科医生,对病牙进行治疗和处理,在看牙医之前已经有疼痛的可以口服止痛药,其他药物建议都不用。※根尖周炎一般情况下,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细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会觉得牙齿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齿咬合时感到疼痛。早期由于炎症的范围比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对控制炎症虽有一些帮助,但意义不大。专业的牙科医生仍然强调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药,医生通常会从牙齿疏通到根尖周围的组织,并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药物,如樟脑酚等。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这时,就有必要对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药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药,疼痛剧烈者还可以在病牙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等。※冠周炎冠周炎多发生于下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初期,病人觉得牙龈肿胀疼痛,咀嚼吞咽或开口活动时疼痛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重;严重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无法张口,甚至牙关紧闭。治疗以局部处理为主,常用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冲洗局部,再放置碘甘油,最好每日1~3次,再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如果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如果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甚至全身发热、疼痛等,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常用的药物也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甲硝唑)等。·无论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容易形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时还可考虑静脉注射抗生素,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药物,如青霉素等。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最好的治疗方法·首先来谈谈牙齿的结构。牙齿不是实心的,外面由二层坚硬的组织牙釉质和牙本质组成,中间有一个腔,医学上称为“牙髓腔”,里面充满了神经血管等组织,医学上称为“牙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牙神经,牙髓通过根管同外界相连。正常的情况下牙髓可以耐受一定的温度,即对20℃~50℃的水不感到疼痛,10℃~20℃的冷水和50℃~60℃的热水也很少引起疼痛。但是当牙齿患了某些疾病以后,如深龋病、牙面磨损、牙根外露、牙齿外伤折断、牙隐裂、牙周炎等,就会对冷热刺激敏感而产生一过性的疼痛,除去冷热刺激后疼痛会立即消失,称为“牙髓充血”,经过充填治疗(多数可一次完成)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同时保存了牙神经的活力。·但是,因为充血的牙髓遇冷热疼痛不十分严重,往往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疾病就会进一步发展,如龋洞加深接近牙髓,磨损加重,细菌及其毒素就会通过较薄的牙本质进入到牙髓腔内,使牙髓感染而产生炎症,称为“牙髓炎”。由于牙髓是处在两层非常坚硬的牙质中间的牙髓腔内,当牙髓发炎时,充血和水肿的牙髓产生的渗出物无法排出,牙髓腔内的压力会增高,压迫刺激牙髓而产生疼痛,若遇到冷热刺激,疼痛就会更加剧烈,不能入睡,坐卧不安,疼痛难忍,服止痛和消炎药物也不见效,这时必须对发炎的牙神经进行治疗。·如果牙髓炎没有得到治疗,那么牙髓腔里的炎症还会进一步扩散而影响根髓,直至超出根尖孔并导致根尖周炎,此时,患者会感到牙齿向上浮起,不能咀嚼,严重的会出现持续性跳痛。更严重的还会因炎症蔓延导致颌骨骨髓炎和蜂窝织炎。有时,急性根尖周炎会因穿髓点或脓肿溃破得以引流,有些患者会自行服用抗生素,使根尖周炎转为慢性,这样,表面上症状得以减轻,但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根尖周炎又会急性发作。·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为可靠的就是根管治疗。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齿的髓腔内,含有毒性很高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根管治疗就是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清除髓腔和根管内的毒性物质,从而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治愈根尖周病变。根管治疗的大致过程如下:首先用牙钻打开髓腔,用特制的细针拔除病变牙髓,再用扩根钻、锉等工具扩大根管,以清除深入根管壁内的毒素。然后,在根管内放入化学药物进行消毒,杀死根管侧壁牙本质深层和侧枝根管内的细菌及病原刺激物。最后,为了消除牙体内的空腔,消除细菌生长的环境,要用根充糊剂和牙胶尖充填根管完成治疗。·有一些其它的方法也被用来治疗,但由于没有去除根管内的病原刺激物,所以效果均不理想。所以,对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和医生应该首选根管治疗,优秀的医生在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时根管治疗率在95%以上。
※牙髓炎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时疼痛明显,而改用温水便觉得没那么痛;还有一些病人在吃饭喝热汤时也觉得痛,要等汤放凉了才能喝;如果继续发展,有的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痛起来,特别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觉后,会痛得更厉害,甚至影响睡眠。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痛”。牙髓炎的炎症部位在牙齿中央的牙髓腔,药物要通过细小的根尖孔才能到达,可以说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彻底治疗牙髓炎,所以牙髓炎“无药可治”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牙髓炎病人牙痛时病急乱投医,那些不专业的医生随便开点抗生素给病人用,结果完全不起作用。对于牙髓炎造成的疼痛,止痛药有一定的作用,而当疼痛剧烈时,止痛药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像“牙痛丸”一类的局部止痛药在疼痛轻微时可能有效,但并非好办法。当发生牙髓炎时,最好是找牙科医生,对病牙进行治疗和处理,在看牙医之前已经有疼痛的可以口服止痛药,其他药物建议都不用。※根尖周炎一般情况下,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细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会觉得牙齿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齿咬合时感到疼痛。早期由于炎症的范围比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对控制炎症虽有一些帮助,但意义不大。专业的牙科医生仍然强调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药,医生通常会从牙齿疏通到根尖周围的组织,并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药物,如樟脑酚等。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这时,就有必要对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药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药,疼痛剧烈者还可以在病牙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等。※冠周炎冠周炎多发生于下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初期,病人觉得牙龈肿胀疼痛,咀嚼吞咽或开口活动时疼痛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重;严重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无法张口,甚至牙关紧闭。治疗以局部处理为主,常用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冲洗局部,再放置碘甘油,最好每日1~3次,再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如果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如果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甚至全身发热、疼痛等,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常用的药物也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甲硝唑)等。·无论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容易形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时还可考虑静脉注射抗生素,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药物,如青霉素等。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最好的治疗方法
·首先来谈谈牙齿的结构。牙齿不是实心的,外面由二层坚硬的组织牙釉质和牙本质组成,中间有一个腔,医学上称为“牙髓腔”,里面充满了神经血管等组织,医学上称为“牙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牙神经,牙髓通过根管同外界相连。正常的情况下牙髓可以耐受一定的温度,即对20℃~50℃的水不感到疼痛,10℃~20℃的冷水和50℃~60℃的热水也很少引起疼痛。但是当牙齿患了某些疾病以后,如深龋病、牙面磨损、牙根外露、牙齿外伤折断、牙隐裂、牙周炎等,就会对冷热刺激敏感而产生一过性的疼痛,除去冷热刺激后疼痛会立即消失,称为“牙髓充血”,经过充填治疗(多数可一次完成)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同时保存了牙神经的活力。·但是,因为充血的牙髓遇冷热疼痛不十分严重,往往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疾病就会进一步发展,如龋洞加深接近牙髓,磨损加重,细菌及其毒素就会通过较薄的牙本质进入到牙髓腔内,使牙髓感染而产生炎症,称为“牙髓炎”。由于牙髓是处在两层非常坚硬的牙质中间的牙髓腔内,当牙髓发炎时,充血和水肿的牙髓产生的渗出物无法排出,牙髓腔内的压力会增高,压迫刺激牙髓而产生疼痛,若遇到冷热刺激,疼痛就会更加剧烈,不能入睡,坐卧不安,疼痛难忍,服止痛和消炎药物也不见效,这时必须对发炎的牙神经进行治疗。·如果牙髓炎没有得到治疗,那么牙髓腔里的炎症还会进一步扩散而影响根髓,直至超出根尖孔并导致根尖周炎,此时,患者会感到牙齿向上浮起,不能咀嚼,严重的会出现持续性跳痛。更严重的还会因炎症蔓延导致颌骨骨髓炎和蜂窝织炎。有时,急性根尖周炎会因穿髓点或脓肿溃破得以引流,有些患者会自行服用抗生素,使根尖周炎转为慢性,这样,表面上症状得以减轻,但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根尖周炎又会急性发作。·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为可靠的就是根管治疗。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齿的髓腔内,含有毒性很高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根管治疗就是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清除髓腔和根管内的毒性物质,从而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治愈根尖周病变。根管治疗的大致过程如下:首先用牙钻打开髓腔,用特制的细针拔除病变牙髓,再用扩根钻、锉等工具扩大根管,以清除深入根管壁内的毒素。然后,在根管内放入化学药物进行消毒,杀死根管侧壁牙本质深层和侧枝根管内的细菌及病原刺激物。最后,为了消除牙体内的空腔,消除细菌生长的环境,要用根充糊剂和牙胶尖充填根管完成治疗。·有一些其它的方法也被用来治疗,但由于没有去除根管内的病原刺激物,所以效果均不理想。所以,对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和医生应该首选根管治疗,优秀的医生在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时根管治疗率在95%以上。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