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刷题执业middot助理m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11.html

1.男性患者,30岁,平时身健,自述在三月前因为右下后牙冠周炎于附近诊所进行了智齿冠周炎龈袋冲洗的治疗。在治疗后半月内相继进行了龈袋冲洗,局部上药,口服抗生素甲硝唑治疗。因张口受限和右侧下颌角持续性微痛前来就诊。现检查:Ⅰ度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腮腺咬肌区触诊质硬.紧张,其皮肤无瘘管,窦道。咬肌间隙穿刺抽出金黄色黏稠脓液。体温:37.6℃,白细胞11×/L,右侧下颌角触痛,X片显示右侧下颌骨边缘骨膜反应活跃,有少量新骨生成,但是可见零星死骨。下列关于中央型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说法错误的是

A.中央型多位于颌骨体,而边缘型多位于下颌角及下颌升支

B.中央型累及的牙齿多松动,而边缘型累及牙齿多无明显松动

C.中央型X片多有大块死骨形成,而边缘型可见骨质增生或小死骨

D.中央型可伴有病理性骨折,而边缘型无病理性骨折

E.中央型与边缘性的X片均显示病变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

正确答案:E

解析:

2.男性患者,30岁,平时身健,自述在三月前因为右下后牙冠周炎于附近诊所进行了智齿冠周炎龈袋冲洗的治疗。在治疗后半月内相继进行了龈袋冲洗,局部上药,口服抗生素甲硝唑治疗。因张口受限和右侧下颌角持续性微痛前来就诊。现检查:Ⅰ度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腮腺咬肌区触诊质硬.紧张,其皮肤无瘘管,窦道。咬肌间隙穿刺抽出金黄色黏稠脓液。体温:37.6℃,白细胞11×/L,右侧下颌角触痛,X片显示右侧下颌骨边缘骨膜反应活跃,有少量新骨生成,但是可见零星死骨。下列疾病中能够与此患者的疾病相鉴别的是

A.慢性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B.下颌骨中央性癌

C.骨肉瘤

D.急性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E.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正确答案:C

解析:

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增生型应与骨肉瘤及纤维骨瘤等相鉴别;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应注意勿与下颌骨中心性癌相混淆。诊断上颌骨骨髓炎时应排除上颌窦癌的可能。

3.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根据上述症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根尖周炎

B.慢性根尖周炎

C.急性牙髓炎

D.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E.根尖周炎伴眶下间隙感染

正确答案:E

解析:

根据题干的描述,起初是咀嚼痛,后伴有眶下区肿胀、压痛,检查患牙有龋坏,叩诊(+++),可诊断为根尖周炎伴眶下间隙感染。

4.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如该患者在2天前来就诊,对该患者最佳的处理是

A.开髓拔髓.引流

B.穿刺

C.局部热敷

D.拔除患牙

E.仅口服抗生素

正确答案:A

解析:

此患者的处理应是开髓拔髓、引流,解除患者的感染源,缓解局部压力。

5.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如此感染继续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可并发

A.脓毒血症

B.败血症

C.上颌窦炎

D.下颌升支中央性骨髓炎

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正确答案:E

解析:

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6.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如行切开引流,切开应选择

A.眶下皮肤垂直切口

B.眶下皮肤横行切口

C.前庭沟波动最明显处纵向切口

D.前庭沟波动最明显处横向切口

E.拔除患牙,牙槽窝引流

正确答案:D

解析:

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前磨牙区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做切口,横行切开黏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

7.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此感染多来源于

A.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化脓性中耳炎

E.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

正确答案:E

解析:

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此外,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

8.患者,男性,35岁。上唇部肿胀疼痛3天,伴发热症状,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病变区呈紫红色,体温38.5℃。根据上述症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唇脓肿

B.上唇疖

C.上唇痈

D.慢性唇炎

E.过敏性唇炎

正确答案:C

解析:

痈好发于唇部(唇痈),上唇多于下唇,男性多于女性。初期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脓头周围组织亦有坏死,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后,可形成多数蜂窝状腔洞。继之,腔洞之间皮肤、黏膜或皮下组织亦可发生坏死,致使整个痈的病变区上层组织呈紫红色,痈周围和深部的组织则呈浸润性水肿。

9.患者,男性,35岁。上唇部肿胀疼痛3天,伴发热症状,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病变区呈紫红色,体温38.5℃。此部分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A.大肠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变形性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E

解析:

面部疖痈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0.患者,男性,35岁。上唇部肿胀疼痛3天,伴发热症状,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病变区呈紫红色,体温38.5℃。此病变最易引起全身并发症的原因为

A.病原菌毒力较强

B.此部位静脉常无瓣膜

C.颜面表情肌的运动

D.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解析: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医考资讯

中国好牙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详情

现在有优惠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s/11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