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鼻炎治疗的

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鼻炎治疗的新技术(上)

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异,危害很大,当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时,会出现呼吸障碍,引发血氧浓度降低,影响其它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而出现一些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糜等,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而当鼻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影响嗅觉粘膜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导致闻不着香臭等气味。当长期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而并发如额骨骨髓炎、眶骨壁骨炎及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球后视神经炎等。

  国内外的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而约九成的鼻咽癌,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致。在工作学习方面,成年人会因为鼻炎引起头痛,脑子不清醒,昏昏沉沉,使工作效率低下;而青少年则由于鼻炎引发的鼻塞、头痛等症状造成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及学习成绩显著下降。鼻炎所导致的其他并发症还有:因长时间鼻塞不通气,呼吸困难,会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下鼻甲肥大,睡眠时氧气不足,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脑梗塞、高血压、突发心脏病等,个别患者甚至会夜间猝死。因此,鼻炎的治疗应在出现早期症状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治疗。

  鼻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鼻腔普通炎症,包括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另一类是变应性鼻炎,俗称的过敏性鼻炎。

一、鼻炎治疗新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

鼻炎治疗技术由两部分构成——一针刀治疗和蝶腭神经节刺激术

(一)针刀治疗

1、鼻腔内治疗——针对病变鼻粘膜的直接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针刀由鼻内孔进入,在固有鼻腔的外侧面鼻骨内侧壁刺入针刀,刀口线与外侧壁平行刺入0.5~25px,进行局部小范围的先纵行后横行剥离。

2、鼻根部治疗——迎香穴刺激

  患者取仰卧位,取鼻翼外侧旁开约5mm处(即“迎香穴)为进针点,常规酒精消毒,刀口线与鼻唇沟走行平行,从下向上沿皮快速刺入,达骨面后再将针刀提至皮下,反复切割至骨面2~3下,即刻出针,压迫止血。

3、颈部治疗——通过调整颈部软组织状态进而调整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体位:采用俯伏坐位。

  定点:(1)枕部中、浅层肌肉及项韧带止点:共3点,分别为:A—枕外隆凸下缘1点,B—两侧上项线上、枕外隆凸两侧25mm各1点。(2)颈椎棘突点:自枕外隆凸沿后正中线向颈部触摸到的第一个骨性突起即为枢椎棘突,沿后正中线向下触摸,依次可扪及第3~7颈椎的棘突。(3)关节突关节点:纵向定位:关节突关节的内侧边缘连线距后正中线15mm,外侧缘连线距后正中线约25mm,针刀进针点可取在后正中线旁开20mm;横向定位:C1~2关节突关节位于C2棘突上缘水平线,其他的颈椎关节突关节位于相应下位颈椎的棘突水平线(如C2-C3关节突关节位于C3棘突水平线)。

(二)蝶腭神经节刺激术

1、蝶腭神经节的解剖位置

  蝶腭神经节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的翼腭裂内。翼腭裂为由下列结构构成的镰刀形狭窄间隙,其前、后、上为骨性结构(前侧壁为下颌骨颧突的后外侧缘,后侧壁为蝶骨翼状突外侧板的前缘,上壁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壁为翼外肌上缘,内侧面为腭骨垂直部,翼鄂神经节位于腭骨垂直部外侧。翼腭裂的中央偏上最宽处为3mm左右,称翼鄂窝,膨大成球的蝶腭神经节正好就处在此窝内。翼鄂窝的内上方与蝶骨联合,并形成一小孔,称蝶腭孔,通向鼻腔。翼鄂窝的下部则形成细小的翼腭管。

  如上所述,蝶腭神经节外侧部被下颌骨颧突、蝶骨翼突外侧板、蝶骨大翼等骨组织包裹,自外侧暴露蝶腭神经节十分困难,只有经镰刀形的裂隙可达位于翼鄂窝深处的神经节。对翼鄂窝深度的测量显示,自翼腭裂入口处至颚骨垂直部骨板的深度约为28mm。完整地暴露蝶腭神经节须自头部矢状位切面剖开鼻甲软组织、鼻甲骨板及颚骨垂直部骨板。观察蝶腭神经节外形可见:该神经节呈球状,最大直径达15mm,向前有三个分支分别进入上、中、下鼻甲,向后为翼管神经连至岩深神经及岩大神经,向下腭大神经和腭小神经等分支经腭大孔进

入口腔。

2、经颊部表面至蝶腭神经节的组织结构

  翼腭裂的外侧面没有骨质包绕,但其表面有粗厚的咀嚼肌群,由内而外的层次是翼内肌(上缘部分)、翼外肌(上缘部分)、颞肌和嚼肌。此外,在接近皮肤的地方,还有颧骨弓和下颌骨升支冠突的遮盖,因此在带有下颌骨的头颅骨上,从侧面平视也不能窥见翼腭裂,只有将头颅骨微偏向另一侧,并稍许后仰位,从颧骨弓的下缘与冠突之间的缝隙中可窥见位于翼腭裂中偏上的翼腭窝。必要时需将冠突下移(即张口位),才能看清其全貌(图F-1-2)。

  翼腭窝内除蝶腭神经节及其发出的分支外,还有腭上动脉发出的分支以及翼腭窝静脉和在翼腭裂外侧散布成网的翼丛(静脉丛)。

3、蝶腭神经节刺激术的操作方法

体位:端坐位或侧卧位。

定点: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的体表投影点。

针具选择:不锈钢毫针,直径0.35mm,针身长度55mm(需特制)消毒:进针点皮肤及术者持针手指以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

针刺操作:

针刺入路层次:皮肤→浅筋膜→咬肌→颧弓下缘与冠突后缘交界处→颞肌→翼外肌→翼腭裂外口蜂窝组织→翼腭裂腔隙→蝶腭神经节

针刺目标:蝶腭神经节

  针刺操作方法:术者坐于患者针刺一侧的稍后方,患者头位略高于医生或等高,斜偏另侧,稍许向后仰,指定凝视前方某一点,以保持头部固定不动,便于进针。进针方向要根据所触摸到的进针点与深部蝶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来决定,一般来说蝶腭神经节的位置多在所选进针点的内上方,且多偏前,少数在其内上方居中,深达55mm处,故针刺之前要预先设定好方向,才能朝着深在而看不见的靶心不偏不倚地将针刺入。

  进针时,术者左手食指尖按在下颌骨乙状切迹内(相当于“下关”穴位置),指尖前上缘即为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亦即进针点。轻轻将该处皮肤向下按压约1~2mm,使其离开颧骨弓下缘,然后,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将针尖刺入进皮肤,再调整针身方向,瞄准前上方蝶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缓慢进针。

  针刺之前,为了进针方向便于准确计算,通过虚拟下述2条等距离、等长度的平行线可预估进针方向及深度:自眶下孔(即“四白”穴)至同侧外耳道孔中央做一横线,称之为外平行线,用以计算毫针经进针点刺入皮肤后应瞄准的方向;另一条平行线称为内平行线,为虚拟线,其起点设在自皮肤表面55mm的深部,以蝶腭神经节为中心,向其前后延伸,与外平行线等高、等距、等长,用以确定穴位所在的位置。假定此2条平行线均长90mm(因为仅用目测,且因人而异),要刺中深在的蝶腭神经节,只需将针头从外平行线的中央向内平行线也就是前后都为45mm的中心刺进,即应命中,但此点于闭口位时恰位于下颌冠突骨面,无法进针,而如令患者张口,则又会导致咬肌紧张而阻碍进针,因此临床选定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为进针点,此点已偏离外平行线中心(位于其下、后方)。如果进针点仅落在外平行线的中点下方,理论上只需将针刺进皮肤后斜向内上方逐渐抬高,直奔内平行线的正中央,即易刺中穴位(事实上由于该点为下颌骨冠突体表投影,因此不能实现)。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进针点位于外平行线中点后方的距离因人而异,以进针点位于外平行线的下方及后方各5mm为例,毫针刺入皮肤后要将针斜着向前、又向上边进边抬高进针以便将5mm的差值弥补,进针目标仍为内平行线的中点。其他个体差异以此类推,但针尖始终不能超过内外平行线高度。

  为了进针更方便,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触摸进针点的同时,让患者头向对侧适当倾斜,并稍许向后仰,将穴位、进针点、术者视线三点连成一线,即可使进针点抬高至与蝶腭神经节位置等高,只须向前平行刺进,更易命中。李新吾报道以上述方法进针的成功的概率较高,以此种刺法,将长度为55mm的毫针针身完全刺入皮内并连续向深部刺动,针尖无任何阻力,患者立感面部麻胀或出现放电感时,证明已刺中蝶腭神经节。

医院

赞赏

长按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s/85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