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心理治疗,四重境界送你到云霄

老子的心理治疗,“四重境界送你到云霄”,云霄,云端,云服务,这么高,这是老子的心理治疗境界,这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收获,或者赞同,或者批驳,这些我都很欣慰的,也是对老子哲学精髓的探究,抛砖引玉,最好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吹尽黄沙始到金!换句话说,我研究老子哲学与心理治疗,愿做一块砖,一粒黄沙,一丝尘埃!

今天我们要聊心理治疗,我们知道,心理学是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学科,在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是属于哲学的。

01

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年,逝世于公元前年,整整一百年!非常高寿,是一个长寿老人,民间传说老子活了几百年!人们对老子的评价非常高,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排名第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学术界对《道德经》的甚是喜爱,评价非常高。

宗教界:年,天主教教士,把《道德经》带到了欧洲。日本人研究《道德经》很厉害,上世纪有一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很长寿,精力充沛。

文学界:年,列夫托尔斯泰,世界大文豪,有一个彼得堡出版商问他:“世界上的哪部作品对你影响最大?”,他说:“中国的孔子孟子对我影响很大,中国的老子对我影响巨大。”

哲学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说过“应该把中国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一起作为世界哲学的起源。”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老子非常喜爱,办公室挂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幅字画。

老子的故事,老子的《道德经》传了几千年,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博大精深,说到这儿,暂告一段落。

02

心理治疗的历史

心理治疗起源于欧洲,从精神病学中发展出来。欧洲的心理治疗有一个久远的过去,但它的正式历史却相对较短。可以说,自从人类发现自己的某些成员有精神障碍,人类就开始试图“治疗”他们。

一般认为,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这一事件通常被看做是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的开端。

精神分析治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治疗体系。精神分析从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前,在心理治疗领域一直处于一家独尊的地位。不过,但在精神分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因与佛洛依德意见不和而独立或发展出某种修正的体系。早期有荣格脱离正统的精神分析而发展出自己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与精神分析分道扬镳而建立了个体心理学。20世纪30——40年代,一些原来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者,因为逃避纳粹迫害或追求自由发展空间,移民到美国,在美国的土地上,在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科的知识背景下,佛洛依德的某些观念显得有些过时。于是美国土地上出现了一支后来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的力量。其中一些代表人物包括阿德勒、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这些人并未完全丢弃经典精神分析,而是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作了修正。在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历史上,新佛洛依德主义者起着某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对当代精神分析治疗的主流思想——客体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些新的真正不同于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体系开始出现。起先是罗杰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发展出一种“非指导的心理治疗”。接着在20世纪50—60年代,心理治疗的创新进入一个短暂的爆发时期。一些新的治疗体系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存在主义治疗、现实治疗、折中主义治疗等纷纷被创造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体系的创造趋缓,此期间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是家庭治疗。在所有这些后起的体系中,人本主义体系、认知行为体系和家庭治疗体系,是公认较为重要的体系。

当代西方人本心理学培训的理论中不仅有一些观点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观点趋同,而且它所引起的各派人性论之争的总体结构也似乎是我国古代哲学百家争鸣在当代水平上的再版。

03

心理治疗的四个层次

下面聊一聊精神分析疗法,聊一聊精神分析疗法形成的四个阶段,四个层次吧。

第一是就是布洛伊尔的宣泄疗法,也就是谈话疗法,著名的安娜案例中的患者安娜就是这种疗法的受益者,安娜是一名上流社会的女子,但是因为家庭内部的很多混乱和纠葛,她在10几岁时患上了极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当时给安娜治病的是一位叫布洛伊尔的医生,这位医生擅长催眠,但是他在对安娜治疗的时候,两个人共同发现了一种“谈话疗法”非常有效——安娜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布洛伊尔医生谈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幻想,布洛伊尔医生静静聆听和反馈。他们每天会见一次,每次安娜谈完话之后,就会清醒一天,好像把内心的许多乱成一团麻的东西都清理干净了。后来安娜戏称这种方法叫“扫烟囱”,扫除内心许多过去和现在积压的负面情绪。

第二是弗洛伊德的解释疗法,有人担心,过度宣泄会把病人变成“祥林嫂”,整天向人唠叨和诉苦。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过,宣泄还有更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人格的退化和对医生产生移情。

弗洛伊德放弃了创伤理论,改用恋母情结解释心理障碍:恋母情结发生在3到6岁,表现为男孩会杀父娶母或女孩杀母嫁父的冲动。6岁以后,恋母情结受到压抑,变成无意识。这就是说,所谓的创伤不是事实,而是恋母情结引起的虚假记忆或幻觉。

第三是阿德勒的教育法,弗洛伊德认为,对移情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产生领悟,以便从病症中解脱出来。但是,有些病人做了精神分析,也产生了领悟,但症状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时候,医生还要做一番“修通”工作,workingthrough.

每一个人都想超过别人,如果他发现自己已经超过别人就会感到自豪,如果不如别人就会感到自卑。适度的自卑可以转化为动力,使人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超过别人,超越自己。但是,过度的自卑会导致心理障碍。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自卑引起的。因此,鼓励是阿德勒式分析最重要的程序,它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中心地位,尤其是在个体考虑在生活中进行改变时。鼓励的意思就是“获得勇气”。当人们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感受到归属感,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感到有希望,感到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新的选择和可能性时,他们就获得了勇气。

第四是荣格的转化疗法,如果心理医生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教育出来的病人顶多也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而想继续发展,做一个不一般、不寻常、甚至不太正常的人,荣格可以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自我,ego.是意识的中心,自性,Self.是整个人格的中心。自性具有统一、整合、超越的功能,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自性包含动物成份,它既可以表现为人,也可以表现为动物,这种情况称为变形,transformation.也称转化。荣格式分析的重点是挖掘自性的种种变形,使人逐步认清自己的本质,并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超越善与恶、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性的二元对立,这个过程也称自性化。

在荣格式分析中,医患关系已经不是一般的共感和移情,而是感应,其特征是“共时性”:医患之间不再是一问一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的互动或反馈,而是心心相映,共同转化。在转化或自性化的过程中,医生和病人一起成长,既不走在病人的前头,也不落后于病人,而是并驾齐驱,比翼双飞。

04

老子的心理治疗,“四重境界送你到云霄”

我总结一下,前面说了精神分析疗法的四个层次,下面来恭恭敬敬学习老子的心理治疗的案例——四重境界送你到云霄。

话说老子在宋国沛地隐居,他亲自耕田生产,亲自织布做衣裳。老子不用出门,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有求问修道之方的,学习炼丹之术的,学习为人处事的智慧的,于是弟子就遍布天下。

老子有一个弟子名庚桑楚,深谙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仅仅住了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于是准备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知道后,非常不高兴,想搬走,离开这儿,不愿当地首领。弟子们都不理解,庚桑楚说:“巨型怪兽张口可以吞下一辆大车,其势非常凶猛,但是它一旦独步走出山林,那么难免被大网捕捉;巨型大鱼,张口可以吞下一艘大船,其力非常大,但是它一旦搁置与海滩上,那么蚂蚁可以把它吃光。所以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翔;林密,兽可以隐身;海深,鱼可以藏身;洞多,兔可以逃逸。这些都是为了保全自己啊,人也一样,也应该敛形藏影,不可张扬,所以我并不讨厌我的卑贱平庸。”可以看到庚桑楚不愿做高官高高在上,也不愿做案牍之劳形的公务员。

庚桑楚的弟子中有一个人,名南荣,年过三十,听到了庚桑楚养生高论,想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我的才能非常有限,不足以点化你,你为什么不向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听后,告别庚桑楚去找老子。

这样,庚桑楚就把求助者转介给了老子。

南荣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南荣气喘吁吁,拜见老子,说:“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老子道:“你求何道?”“养生之道。”老子曰:“养生之道,在于神静心清。什么是静神心清,就是要清洗内心的污垢。心中的污垢,一个是物欲,一个是欲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这样的话,你就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你的内心,这就是养生之道啊。怎样学道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道的途径,就是内外两除;二是得道的高人啊,他们做到了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就是内除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有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就是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到了大道啊!现在,你的心中念念不忘学道,这就是欲求啊。除去求道之欲望,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啊。”

这时候,南荣听后,苦心求道的欲望顿时消失的无踪无影,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

于是拜谢老子说:“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我现在不想请教大道,但愿学习养生之经。”

老子说:“养生之经,追求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这样阴阳平衡。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这就是养生之经也。”

南荣问道:“这是完美之境界吗?”

老子说:“不是啊。这是把一股清泉引入内心,这才是刚刚开始啊。倘入完美境界,那么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自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高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这就是老子的第一阶段,内外两除,内除欲求,外除物诱。

南荣问道:“这是最高境界吗?”老聃说:“还不是啊。当你站立于天地之间,身体像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这样的话,赤日炎炎而就不觉热,冰雪皑皑而就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也不至,福也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这就是和佛教说的“得大自在”一样的,内外两忘,祸福皆无,苦乐皆忘。所以,佛教的“我身即佛,莫向外求”。

这是老子治愈南荣的案例,是从庚桑楚处转介来的。

我们不难看出老子的心理治疗过程:

一是老子看到气喘吁吁,心急如焚的南荣,先接纳他,让他平下心来,询问他的诉求。

二是老子一针见血,指出人的内心污垢,让他清洗内心,创伤暴露,给心理刮痧,然后出痧。

南荣觉得十分美妙,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这就是心理治疗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三是解释,教育,明则诚,修通,workingthrough.

四是让求助者自己感悟,一问一答,不断提升。

这个案例让我们学习了不少,至少我看到有几个方面:

一是老子的服务真是高,云服务,四重境界送你到云霄。

二是庚桑楚人家做人真实,自己拿不下来,转介给别人。

三是求助者本人,也值得我们学习,必敬必恭,走了七天七夜,心诚至极,诉求欲望高,疗效很好。现代人购买心理服务,多么的浮躁,一般的心理咨询没有8次以上不会有结果的,现代人都是快餐式的,一次好点,就不来了,哪里还遵守开始约谈的心理咨询的方案。

老子的心理治疗案例就分享到这,老子太伟大,谁能说透呢?说到世界的科学心理学,说到响誉世界的大师布洛伊尔,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他们的境界,老子比他们早多年,后面我还会继续分享老子的心理治疗系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zd/16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