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丹毒是丹毒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病变是心外膜有小点状出血。肝和脾肿胀,表面有出血和坏死性病变。死亡率为2%——25%。
丹毒杆菌,为纤细平直或稍弯曲的小杆菌。呈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革兰氏阳性,不能形成芽孢和荚膜,无运动性。
病鹅精神沉郁,羽毛蓬松,体温升高,全身虚脱,呼吸困难,腹泻和猝死,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皮肤出血或出现紫色斑。为死亡病例可转为慢性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解剖检查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等诊断。
传染源是病鹅、带菌鹅或死鹅。各种日龄的鹅均易感,但以2——3周龄的鹅为多发。病鹅呼吸困难,腹泻,皮肤出血或出现紫色斑。解剖可见肝、脾充血肿大,有针尖大小的米黄色病变;心外膜有小点状出血,特别是在冠状沟和纵沟部较多见;肺和小肠均有充血、出血病变。慢性病例常有股胫关节肿大。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做好鹅舍、场地及用具的消毒,及时更换垫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饲喂全价饲料,不要饲喂不洁的淘汰鱼及其下脚料。鹅场不能与猪场的距离太近,避免将猪粪、尿液流入养鹅的池塘。
治疗:一旦发现本病,对发病鹅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鹅要集中烧毁。首选青霉素,每只雏鹅肌肉注射2万——4万国际单位。
别忘了点赞支持小编哦!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问题:亲!你是鹅业养殖家人吗?想了解鹅业养殖最新资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