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一、基本要求
医院(医院),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方便全国患儿就医。诊疗科目齐全,具有完善的配套医技科室,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医院的公益性,承担对区域医疗中心、本省(区、市)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儿科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带动学科整体发展。对口支援及援助其他国家与地区,组织或协调国内儿科相关专业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具体满足以下条件:
核定床位数3张;
外科(一级学科)占医院床位总数325%,近三年年均三级、四级手术病例数3例,与全部手术病例数之比335%;
医院床位总数38%;近三年年均重症病例数3例;
医院床位总数(含EICU)33.5%,近三年急诊病例数360万例;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5个。
二、医疗服务能力
应有能力组织开展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将国内外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已构建儿科疾病防治初级网络,探索建立适宜的儿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国际儿科防治交流与合作。
(一)诊疗科室设置。
独立设置新生儿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新生儿外科、烧伤整形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麻醉科、营养科、医学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输血科、药剂科。
(二)诊疗服务项目。
提供儿童疑难危重症诊断所需要的常规辅助检查,如MRI(磁共振成像)、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胃肠造影、DR(数字化X线摄影)、B超、病理等诊断服务;
自主开展较为先进的诊断方式,如遗传代谢病、免疫缺陷病所需串联质谱、全外显子测序等检测,激素、微量元素检测,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检测,使用电子显微镜开展病理检查,以荧光原位杂交、测序等技术开展分子病理学检查。
(三)治疗服务。
提供针对疑难危重症(清单详见附表1)的诊断与治疗服务,近三年收治病例覆盖清单所列疑难危重症病种90%以上,总体治愈好转率370%。
(四)核心技术。
具备利用介入、微创等核心技术(清单详见附表2)开展诊疗的能力。近三年开展技术覆盖清单所列技术90%以上,完成介入手术病例数3例;完成微创手术病例数3例;核心技术病例数占总手术病例数比例325%。
三、教学能力
应承担护理本科以上教育、医学本科教育(含临床医学及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员工在职继续教育以及面向全国医务人员接受进修培训等教学工作。要求教学能力、水平及硬件设施应能满足教学需求。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培养儿童重大疾病防治专业人才。
(一)教学条件。
收治的病种与数量应符合国家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具有面积3㎡的独立教学区域;教学硬件资源应包括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图书馆、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室、面积3㎡的独立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并具备相应的模拟教学设备;学生临床轮转科室的示教室配备率应390%,示教室面积320㎡;医院医院,是儿科学(含儿内科学、儿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具有中医儿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临床医学、眼科学、麻醉学、护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病理学、医学影像学等其中5个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有临床医学领域国家级课程。
(二)师资构成。教学团队应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研究生导师人数3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5人;每年培养本科生350人,其中儿科系或儿科专业方向320人,研究生330人;主要专业教研室应有脱产带教教师及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团队积极参加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设(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三年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高等教育规划教材32本。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应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规定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接收儿科培训对象360人(含并轨培养研究生);本院住院医师纳入规范化培训率达%;接收非本医疗机构儿科培训对象310个。
是国家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考核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考核通过率390%。
(四)培训和接收进修情况。
近三年,举办国家级培训项目数量360个;省、市级培训项目数量325个;区县级培训项目数量3个;院内临床联合大查房期数3期;院内自管培训班数量370个。接收进修人员3人次,进修结业考核合格率395%。
培养医务人员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院内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3人次。
四、科研能力
拥有高水准的专家、高起点的科研人才、重点科研部门、国家级课题、在国内或国际上取得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临床研究、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中发挥示范作用,整合教学、科研和技术转化职能,打造科技转化平台,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一)科技人才及平台设置。
两院院士或长江学者31人;全国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候任主任委员3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二)科研项目。
近三年,年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7个,其中临床型34个;年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8个,其中临床型35个。
(三)科研成果。
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310项,至少1项具有转化临床应用前景;有自主创新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得到应用与推广,且收录到国家级或省级诊疗指南31项;作为第一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350篇,且在影响因子5分的国外期刊发表学术文章33篇;作为第一单位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学术文章3篇。
五、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一)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医院350家;防治的疾病种类35种;医院、院校开展疾病防治研究合作,合作单位数量320家。
(二)儿童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治。
在儿童突发急性传染病,如SARS、人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生时,具有诊断、救治和研究新发传染病防治的能力。
(三)健康宣教工作。
开展全国性儿童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等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面向患儿及家长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及儿童常见病预防等科普教育。
六、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一)成立医疗联合体。
应牵头成立医疗联合体,包含跨省医疗机构310家,覆盖省份310个;合作科研课题310项,诊疗规范推广35项;近医院进修3人次,联合体内会诊350次。
(二)远程医疗。
通过远程医疗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能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覆盖各级医疗机构320家(医院35家),每年提供远程医疗服务3例。在接到远程会诊申请后,由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对急危重症患者2小时内响应,对疑难患者在24小时内响应。
(三)对口支援。
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对口支援医疗任务,提供对口支援及保障。援助省外医疗机构33家,援助省内医疗机构33家;长期(36个月)派驻医务人员35人次。
(四)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330种,覆盖全院50%以上的临床医疗科室,出院病人中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比例310%。
(五)急慢分治。
积极开展疾病的急慢分治工作。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能根据诊断情况及时引导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进行转诊。医院、医院医生的培训,提高其慢性疾病诊治能力。
(六)信息化建设。
医院电子病历建设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电子病历应用等级测评”四级要求;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要求;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要求;能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业务提供信息支撑。
(七)承担政府公益任务和社会公益项目情况。
组织开展义诊、支援贫困地区、扶助贫困、疑难重症儿童等活动,具有覆盖全国的社会公益号召力和影响力。
七、医院绩效
(一)医院收入结构。
医疗收入占385%,医疗收入中医疗服务收入比例343%。
(二)医院支出结构。
大型设备购置支出比例(医疗类设备)32%,药品支出≤40%,人员支出340%。
(三)日间或门诊手术开展情况。
每年完成日间或门诊手术3例。
(四)临床医疗服务绩效。
近三年,内科疾病平均住院日≤7.5天,外科疾病平均住院日≤5.5天,外科疾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附表:1.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2.核心技术清单
附表1
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科室
临床诊断
ICD(国际疾病分类)名称
ICD编码
重症医学科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J96.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J80
感染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
A41.9
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
A41.9
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
I40.0
意外伤害(中毒、外伤、烧烫伤、溺水、窒息、异物、电击)
中毒(意外)
T36-T65(X40.9-49.9)
外伤
S00-S99、T00-14
烧伤和腐蚀伤
T20-T31
溺水
T75.1
室息
T71
异物
T15-T19
电击
T75.4
神经内科
癫痫
癫痫
G40
癫痫持续状态
G41
抗NMDAR脑炎
抗NMDAR受体脑炎
G04.8
消化内科
炎症性肠病
炎性肠病
K52.9
克罗恩病
K50
溃疡性结肠炎
K51
肾内科
肾衰竭
肾衰竭
N17、N18、N19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D59.3
呼吸内科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J84.8
儿童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畸形
Q28.8
闭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J44.8
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E83.1+J99.8*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
J18.9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糖尿病
E10、E11、E12、E13、E14
性发育异常
卵巢功能障碍
E28
睾丸功能障碍
E29
青春期延迟、性早熟
E30
雄激素抵抗综合征
E34.5
46,XX真两性同体
Q99.1
两性畸形
Q56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E05
甲状腺功能减退
E03
感染科
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G00
隐球菌性脑炎
隐球菌脑炎
B45.1+G05.2*
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27.9
风湿免疫科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巨嗜细胞活化综合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M08.8
嗜血细胞综合征
D76.1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累计2个以上系统)
系统性红斑狼疮
M3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D83、D84
血液肿瘤科
白血病(首诊)
白血病
C91、C92、C93、C94、C95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M900/3
淋巴瘤
淋巴瘤
C81、C82、C83、C84、C85
心血管内科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I44.2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R57.0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I47.2
NICU/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22.0
新生儿呼吸衰竭
新生儿呼吸衰竭
P28.5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持续胎儿循环
P29.3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P27.1
超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P07.0
新生儿脑卒中
脑卒中
I64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
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
E88.9
新生儿外科
新生儿消化道闭锁或狭窄
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
Q42.0、Q42.1、Q42.2、Q42.3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Q41.0
先天性空肠闭锁或狭窄
Q41.1
先天性回肠闭锁或狭窄
Q41.2
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
Q41.9
先天性结肠闭锁或狭窄
Q42.8
先天性食管闭锁或狭窄
Q39.0、Q39.1、Q39.3
先天性膈疝
先天性膈疝
Q79.0
腹裂
先天性腹裂
Q79.3
脐膨出
先天性脐膨出
Q79.2
普通外科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
Q43.1
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Q44.4
胆总管囊肿
K83.5
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管闭锁
Q44.2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
k76.6
骨科
所有脊柱侧弯
结核性脊柱侧凸
A18.0+M49.0*
各种脊柱侧弯
M41
先天性脊柱侧弯(伴有半椎体畸形)
Q67.5(Q76.3)
肢体不等长、胫骨假关节
后天性四肢长度不等
M21.7
先天性下肢畸形
Q68.8
后天性下肢畸形
M21.9
先天性下肢骨假关节
Q74.2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异常性髋关节病
M16.2、M16.3
泌尿外科
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
Q54
肾创伤、尿道断裂、外伤性尿道狭窄
肾创伤
S37.0
尿道断裂
S37.3
创伤后尿道狭窄
N35.0
肾肿瘤
肾恶性肿瘤
C64
肾交界性肿瘤
D41.0
肾良性肿瘤
D30.0
肿瘤外科
肝肿瘤
肝恶性肿瘤
C22
肝交界性肿瘤
D37.6
肝良性肿瘤
D13.4
神经母细胞瘤(仅外科做手术的)
神经母细胞瘤
M900/3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
M94/3
心脏外科
所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Q20-Q25
胸外科
先天性漏斗胸
先天性漏斗胸
Q67.6
先天性鸡胸
先天性鸡胸
Q67.7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先天性腺瘤样肺囊肿
Q33.0
纵膈肿瘤
纵隔恶性肿瘤
C38.1、C38.2、C38.3
纵膈交界性肿瘤
D38.3
纵膈良性肿瘤
D15.2
神经外科
颅内肿瘤
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C70、C71、C72
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D32、D33
脑及中枢神经系统交界性肿瘤
D42、D43
脑积水
脑积水
G91
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
Q03
重型颅脑外伤
颅内损伤
S06
烧伤整形科
重度烧伤
Ⅱ度烧伤(体表面积>15%)
T20.2、T21.2、T22.2、T23.2、T24.2、T25.2、T30.2(T31.1-T31.9)
Ⅲ度烧伤(体表面积>5%)
T20.3、T21.3、T22.3、T23.3、T24.3、T25.3、T30.3(T31.0-T31.9)
大面积皮肤缺损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T11.1、T13.1
坏死型筋膜炎
M72.6
巨大肿瘤、黑痣等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
Z89.8
严重瘢痕挛缩
瘢痕性肛门狭窄
L90.5
严重手、足瘢痕挛缩
L90.5
严重面部瘢痕挛缩
L90.5
小耳畸形
先天小耳畸形
Q17.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头颈部肿瘤
颈部恶性肿瘤
C76.0
颈部交界性肿瘤
D48.7
颈部良性肿瘤
D36.7
颈部巨大淋巴管瘤
颈部淋巴管瘤
D18.1
鼻颅底脑膜脑膨出
鼻根部脑膨出
Q01.1
中内耳畸形
先天性内耳畸形
Q16.5
喉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
J98.8
先天性气管狭窄
Q32.
喉狭窄
J38.
先天性喉狭窄
Q31.
气管、食管异物
食管内异物
T18.1
气管内异物
T17.4
口腔科
低龄儿童龋齿
龋齿
K02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底多间隙感染
K12.2
面部多发骨折
上颌骨骨折
S02.4
下颌骨骨折
S02.6
髁突骨折
S02.6
颧骨骨折
S02.4
小颌畸形
小颌畸形
K07.0
正畸
牙面畸形(包括错合)
K07.5
眼科
各种斜视
斜视
H49.8、H49.9、H50
眶蜂窝织炎
眼眶蜂窝织炎
H05.0
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H35.1
皮肤科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Q81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物过敏反应
T88.7
附表2
核心技术清单
ICD-9编码
ICD名称
04.2
脊神经根射频消融术
17.39
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
18.71
耳廓支架置入术
18.71
耳廓支架取出术
21.61
鼻甲射频消融术
28.6
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术
28.92
扁桃体病损射频消融术
31.98
喉支架调整术
31.98
喉支架取出术
33.22
纤维支气管镜术
34.74
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治疗
35.51
经胸房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35.52
房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35.53
经胸室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35.55
室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37.34
经血管心脏射频消融术
38.85
动脉导管伞堵术
39.50
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39.65
体外膜肺
39.9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41.0
造血干细胞移植
42.92
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50.23
肝病损射频消融术
50.24
B超引导下肝病损射频消融术
51.10
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51.11
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
51.64、51.36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
55.33
B超引导下肾病损射频消融术
55.51
腹腔镜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
55.87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59.8
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59.99
输尿管支架置换术
59.99
输尿管支架取出术
60.73
腹腔镜苗勒氏管残留物切除术
87.05
泪囊造影
87.53
术中胆管造影
87.5
胆管造影
87.54
胰胆管造影
87.59
术中胆囊造影
87.62
上消化道造影
87.63
小肠造影
87.64
下消化道造影
87.69
全消化道造影
87.73
静脉肾盂造影
87.73
静脉输尿管-肾盂造影
87.74
逆行肾盂造影
87.74
逆行输尿管造影
87.74
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
87.75
经皮肾盂造影
87.76
逆行膀胱尿道造影
87.77
膀胱造影
88.41
脑动脉造影
88.42
腹主动脉造影
88.42
主动脉弓造影
88.42
升主动脉造影
88.42
降主动脉造影
88.43
肺动脉造影
88.44
支气管动脉造影
88.45
肾动脉造影
88.47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88.48
股动脉造影
88.52
右心室造影
88.53
左心室造影
88.61
颈静脉造影
88.61
锁骨下静脉造影
88.62
肺静脉造影
88.64
肝门静脉造影
88.65
腹内静脉造影
96.04
气管支架置入术
97.59
食道扩张支架去除
97.69
膀胱支架去除
98.15
气道异物的内镜治疗
54.98
腹膜透析
39.95
血液透析
55.23
经皮肾穿刺活检
54.93
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39.27
动静脉造瘘术(肾透析)
17.3
腹腔镜下大肠部分根除术
腹腔镜辅助肠切除肠吻合术
48.69
腹腔镜下直肠部分切除术
45.6
腹腔镜下小肠部分根除术
45.7、45.8
腹腔镜下大肠部分根除术
04.43
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
关节镜技术
78.46
膝关节镜下髌骨成形术
78.66
膝关节镜下内固定物取出术
80.1
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术
80.2
关节镜检查
80.46
膝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
80.6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
80.7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80.8
关节镜下病损切除术
81.47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
35.51
经胸房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微创封堵术
35.52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35.52
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35.53
经胸室间隔缺损闭式伞堵修补术
35.55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37.36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07.8
胸腔镜下胸腺部分切除术
胸腔镜技术
32.2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32.2
胸腔镜下肺大泡缝扎术
32.28
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
32.28
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
32.30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32.41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33.20
胸腔镜下肺活检术
33.49
胸腔镜下肺修补术
34.3
胸腔镜下纵隔病损切除术
34.4
胸腔镜下胸壁病损切除术
34.74
胸腔镜下胸廓畸形矫正术
53.83
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
34.09
胸腔镜下止血术
34.09
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
34.20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
34.93
胸腔镜下胸膜修补术
胸腔镜技术
34.99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
34.99
胸腔镜下胸腔粘连松解术
37.12
胸腔镜下心包切开引流术
37.24
胸腔镜下心包活检术
40.63
胸腔镜下淋巴瘘修补术
65.25
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
腹腔镜良性实体肿瘤切除术
54.99
腹腔镜下腹腔病损切除术
54.99
腹腔镜下盆腔病损切除术
07.21
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54.4
腹腔镜下肠系膜病损切除术
54.4
腹腔镜下腹膜病损切除术
54.4
腹腔镜下腹膜后病损切除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