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我国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1次,且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逐渐增加;90%的老年性骨折与跌倒有关,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跌倒也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
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盛辉,今天做客上海电台《活到岁》节目,为大家介绍,冬季人体骨密度处于一年中最“疏松”时节,老年人体质问题更为严峻,骨质疏松现象普遍存在,稍有不慎即发生骨折。
从对老年骨折患者的统计来看,最常见的四种骨折分别是:髋部骨折、腰椎骨折、肩部骨折和腕关节骨折,其中腕关节骨折占比最大,约占10%。这四类骨折发生的共同特点是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合并有骨质疏松。
据了解,更年期女性更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几乎是一摔就折。从门诊就诊情况看,中老年骨折患者中的确是女性多于男性。
更年期女性以及绝经后的女性更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多行户外活动,饮食均衡,适当摄入钙质。此外,要格外注意,避免摔跤,有效防范骨折的发生。
据了解,女性过50岁,前臂骨折发生显著增加,到60~70岁时最为明显。导致骨折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症,但直接发生原因通常是用力不当和跌跤。因此预防也就应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当然,男性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从接诊情况来看,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地点多在浴室、家中和自家附近,其中在浴室跌倒致骨折最常见。骨折多发生在冬季,老年人又多有晨练的习惯,常会在下雪积冰后出现“扎堆”骨折的情况。此外,老人夜里起夜,一起一坐也常会造成骨折。
中老年人有四个部位最易骨折
这个部位骨折多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导致的。
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其典型受伤姿势为摔倒时手掌着地,常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粉碎性的骨折。
可能是久坐或坐公交车受到颠簸,也可能是夜里一站一坐,都有可能引起。也有些老人摔倒后臀部着地,传达暴力致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此时多伴有急性腰痛、不能活动。应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医院。
有人称其为“老太婆骨折”,多为摔倒或滑倒后一侧臀部着地,致该处发生骨折。伤后患者须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炎、褥疮等并发症,致死率高。因此老年人如不慎摔跤,应注意髋部尤其是腹股沟处是否疼痛,如有上述情况,切忌自行站起,勉强行走,医院治疗。
■预防
减少外出,家人陪伴很重要
一是在冬季风雪天气,老年人最好不要出门;如需外出,应有人陪伴照顾;应穿平底防滑棉靴。家里要注意调整床、坐椅、马桶、浴缸、楼梯的高度,有条件的可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
二是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冬季多晒太阳,补充钙及维生素D,抵抗骨质疏松。
三是老人一旦跌倒,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不能活动,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养护
从清淡到营养
不同阶段不同补法
骨折后1~2周
此时骨折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患者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为主,避免煎炸炒烩及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至于黄豆骨头汤,属于肥腻滋补的范畴,所含脂肪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有诱发大便干燥之嫌,最好不要食用。
骨折后2~4周
此时患者从生理及精神上对骨折后的境况有所适应,骨折所引起的疼痛也已缓解,淤血肿胀大部分消失,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番茄、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折后5周以上
此时骨折部位淤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并从骨痂向骨组织转化。患者胃口大开,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可食用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忌盲目补充钙质;忌多吃肉喝骨头汤;忌偏食;忌不消化食物;忌少饮水;忌长期服中药如三七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