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有你吗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1起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推进,我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约万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元人民币,我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亿元人民币。骨质疏松症患者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多学科综合管理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就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向大家一一解说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连续骨折最终铸成“陶瓷人”

60多岁的陈阿姨两年前体检查出患有骨质疏松症,当时没有在意,但是,一年三次的“无缘无故”骨折令她吃尽了苦头。首先是拎了点菜手腕便骨折了,接下来往餐桌前一坐居然髋部也骨折了,后来又是一次莫名其妙的脊椎骨折,这一连串的骨折令她犹如成了“陶瓷人”。让陈阿姨困惑的不是三次骨折的“诱因”,而是导致她连续三次骨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医生说:“导致陈阿姨接二连三骨折的原因有三个——

1、人体在35岁之后骨骼沉积小于代谢,骨质在慢慢流失,此时就应该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导致骨密度和骨量的持续下降,陈阿姨没有进行预防。

2、由于陈阿姨进入绝经期后,体内激素紊乱,骨量流失加重,使骨微结构破坏加快、造成骨脆性增加,加重骨折风险。

3、陈阿姨体检时已经查出骨质疏松,但是,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也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像陈阿姨一样,在骨折出现之前很难察觉患病,其临床症状也很难引起重视。并且,骨质疏松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普遍低于其它慢性病。骨质疏松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立竿见影”,由于“看不见疗效”让约87%的患者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而骨质疏松症治疗需要至少1年以上才能降低骨折风险。

医院副院长、创伤骨科主任贺良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即便经手术治疗恢复,但若不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二次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高于初次骨折风险95%-%。”手术仅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第一步,并不是终点,而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才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让我30岁的年纪60岁的骨头

李先生今年30多岁,患有糖尿病已经8年了。近一年来,李先生经常感觉全身肌肉无力、腰酸背痛,而且还出现了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驼背。他原以为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工作劳累和没有休息好的结果,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前不久,李先生不慎摔了一跤,坐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医院,经拍片检查发现他的腿部出现了“股骨骨折”。后经骨密度仪检查证实李先生的腰椎、股骨头的骨质均患“低密度改变”。最后他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和股骨骨折。

医生说,李先生的骨骼之所以如此脆弱,主要是由于他所患的糖尿病引起了严重的骨质疏松所致,这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李先生之所以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还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从尿中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地控制饮食,所以此时该病患者若不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则容易导致骨流失。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而这种甲状旁腺素可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可调节成骨细胞的生理功能。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体内都绝对或相对地缺乏胰岛素,所以其成骨细胞的功能也会减弱。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还会使骨胶原蛋白的合成不足,使骨基质减少,从而可加重骨质疏松。

据统计,大约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骨密度减低”的情况,其中有近1/3的此类患者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骨折的几率比没有患糖尿病的同龄人高2~6倍。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像李先生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要如何对骨质疏松进行有效防治呢?

糖尿病常规食谱中的钙、维生素D含量明显不足。维生素D决定肠道内钙的吸收,这是预防、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和基础。运动也同样重要,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还有助于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还必须戒除一切不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等。

对于患者,需要明白,糖尿病,要治;骨质疏松,更要治。

青少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盯”上年轻人

17岁的王同学自从开始了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运动”二字就像从他的人生字典里飞走了一样。前不久,穿着新买的运动鞋打篮球崴了脚,到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骨折,本以为就是崴了一下而已,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怎么会骨折呢!医生说:“王同学的骨折是青少年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那引起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原因都有哪些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人体骨骼发育障碍,如骨骼发软、生长痛、生长慢等。导致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孕妇在怀孕期间没有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导致孩子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先天性佝偻病)。其次,婴儿出生后没有按照《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最后,生长发育阶段没有坚持补充维生素D,青少年最少需要坚持服用到18岁以后。

2、户外运动量过少:每天坚持锻炼6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锻炼5天,就足以保持骨骼健康。有氧耐力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对于强壮骨骼来说都很有效。

3、饮食不均衡:挑食厌食也是导致青少年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关键。

像王同学这样的青少年,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过早地发生骨质疏松症,如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骨质疏松治疗,一定是以预防为主,平衡饮食、适当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现在很多小伙伴都是单纯补钙,那是不对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从钙的吸收入血到最后的沉积骨骼,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维生素D的作用,上海交通医院骨质疏松科章振林主任形象地比喻:维生素D如同“搬运工”,能够把摄入的钙“搬运”到骨骼中,对骨骼健康和降低骨折风险有益。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rz.com/fzyys/1334.html

当前时间: